RSS

Category Archives: impossible crime

Mark Cross, Murder in the Air (1943)

Mark Cross的Daphne Wrayne and her four adjusters系列小说都以这个超有钱超聪明的美女为主人公。本作的主要问题是:死者中氢氰酸而死,这是一种烈性毒药,一旦中毒立即毙命,可是在尸体很远的地方发现毒药瓶,尸体周边有细小的玻璃碎片。死者绝无可能中毒以后扔出毒药瓶,或者走离毒药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诡计
凶手把氢氰酸装在特制的试管里,用空气枪发出。试管击中死者嘴唇破裂,释放出氢氰酸。

我很怀疑这个诡计的可行性。如作者所说,试管必须在发射过程中保持不破,一受到外力撞击马上破裂。难道发射初始的空气压力还没有后来的撞击压力大?据说Carr的每个诡计都要亲手试验一下,我相信作者肯定没有试过自己的这个诡计。

凶手的动机是为兄弟报仇。小说开始的时候隐藏了凶手的真实身份,到最后才揭露。这一点读者基本上是不可能自己想出来的。

 

Posted by on December 30, 2008 in impossible crime, novel

Leave a comment

Michael Gilbert, Close Quarters (1947)

名为Close的教区四处传播着诋毁教司A的匿名信,不久A即被杀害。八点钟的时候一帮小孩看见A在往自己房门上贴一张便条,警方因此推断死亡时间在之后不久。可是所有人都有不在场证明。死者的衣服被大雨淋湿,帽子却还很干。

一位教司在一本书的两页中间找到一个crossword puzzle,解开以后发现是他半年前自杀的一个朋友的死亡留言,原来A长期勒索教区内的几个人。这应该是凶手的动机。警方为了引诱凶手现身,设下圈套……

诡计
凶手老早杀死A,取走了A的帽子,趁小朋友经过的时候,背过身假装往A的门上贴条,制造A还活着的假象。之后他放回帽子,但是雨已经停了,所以帽子还是干的。

凶手之前散播匿名信,其中有一封说A玩忽职守,没有准时地在教区巡查。这封信曝光之后A每次都特别准时地巡查。凶手的目的就是可以在准确的时间等到A出现然后行凶。

作者的英文古典而优美,还不时穿插一点小幽默,是一部不错的处女作。

 

Posted by on May 28, 2008 in impossible crime, novel

Leave a comment

Nigel Morland, The Lady Had a Gun (1951)

小说开头十分吸引人。警察在街上发现一具中弹尸体,距尸体不远处有一辆汽车,里面坐着一具两千年的木乃伊女尸,旁边是一把枪。难道木乃伊开枪打死了死者?警察正在调查取证之时,汽车突然发动疾驰而去。目击者证实无人进入汽车,难道是木乃伊开的车?

Mrs. Pym出面调查此案。死者身上有过伤口缝合的痕迹,根据针脚的形状Pym找到当年为死者做手术的医生。医生不记得死者,Pym询问医生时,突然飞出一把匕首钉在沙发上。现场门窗紧闭,匕首从哪里飞出来?

匕首如何发出
匕首藏在一张桌子底下,一根橡皮筋用蜡固定,室内气温升高时蜡熔化,射出匕首。

接下来Pym也遭人袭击,但Pym身手不凡,将歹徒打退。城市里发生一起肉豆蔻(nutmeg)失窃案,Pym推测有人将肉豆蔻掺到毒品里卖,果然警方很快追查到毒贩的老窝……

木乃伊汽车之谜
汽车是毒贩的汽车,可以由遥控器远程控制。木乃伊背后有一个空穴用来装毒品。

开枪打死死者的是医生。他因为受到死者勒索,所以无奈杀人灭口。他杀了人之后,顺手把手枪丢进无人的汽车里,没想到汽车自己发动。就这样他无意识地卷到黑帮火并之中。

小说后半程都在描写Pym如何只身一人深入虎穴,和歹徒大打出手,场面十分暴力。很难想象一个老太太居然具备这么大的杀伤力……not my cup of tea。

 

Posted by on May 20, 2008 in impossible crime, novel

Leave a comment

Clayton Rawson, The Headless Lady (1940)

吉林要出Rawson的四本书,前一段时间帮着扫了The Headless Lady,顺手写个故事梗概。

这个故事的场景设置是Rawson很熟悉的马戏团。一个神秘女子跑来向Merlini强买称为“无头女”的马戏团道具,买卖不成便入室抢劫。Merlini和Ross(小说的叙事者)追踪该女到马戏团,得知马戏团的团长不久前死于汽车事故。Merlini看了死亡现场的照片,死者身上有很多伤痕,却没有血迹,由此断定是谋杀。

买道具的女子名叫Pauline,是团长的女儿。Merlini向她询问团长出事的细节,她说了几句奇怪的话,便上台表演去了。演出当中她从高处坠下,险些丧命。Merlini发现灯光被人动过手脚。就在Merlini调查的时候,团长车里的一些重要物证被人偷走了。

第二天马戏团转移到另一个城市。Merlini起晚了,赶忙沿着路上的箭头指示赶路。半路Merlini看到一张海报,便下车收藏,没想到在海报下面发现一个箭头。Merlini怀疑是有人要把车队引到错误的地方去,便顺着那个箭头指向追踪下去,结果发现马戏团扮演”无头女“的演员的车。车里的地毯不见了,Merlini猜测地毯上有血迹,所以被人收走。接下来Merlini又在车里发现装团长死亡现场物证的信封碎片。

Merlini问受伤的Pauline谁是”无头女“,Pauline却说”无头女“是团长雇来的,她也不知道是谁。警方赶来调查。Merlini发现几天来一直随行的一个侦探小说作家A是冒牌货,他的真实身份是一个私家侦探。这时警察在Merlini的汽车后备箱里发现一具无头女尸,认为Merlini有重大嫌疑,将他逮捕并关入双重锁的牢房。Merlini略施小计,成功越狱。

如何逃出双重密室
牢房本身上锁,同时所有牢房由一个统一的电子设备控制门闩。Merlini进屋时被搜身,但他留下了一把开锁器,偷偷藏在为他搜身的警官身上,并偷偷取回。Merlini用开锁器打开牢房门锁,让Ross用香烟点燃床垫,警官赶来灭火时关闭了电子设备,Merlini便趁机将自己的牢房门打开一寸,警官临走时启动电子设备,门闩虽然移动却已无法闩上。

Merlini从A那里了解到”无头女“Paula是Pauline的妹妹,五年前和马戏团当时的律师Duke私奔。Duke因为黑社会的关系正在被警方悬赏一万追缉,A为了赏金一直在秘密跟踪Paula。

这时总警长赶到现场,并做出一番精彩推理。

总警长的推理
凶手是Pauline,她从高处落下其实没有受伤,只是为了做出假的不在场证明。

Ross也不甘落后,做出推理。

Ross的推理
凶手是Paula,死者不是Paula而是Pauline。Paula切下尸体头颅,是为了伪造身份。她冒充Pauline从高处坠下,脸上因为受伤缠满绷带,也是为了隐藏自己的真面目。

最后当然由Merlini给出唯一正确的答案。

Merlini的推理
凶手是A。他误杀Paula之后,切下尸体的头,是为了不让警方发现头里的子弹,因为从弹道可以验出他的手枪,而他身为侦探又不能销毁自己的手枪。
 

Posted by on May 6, 2008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

W. Shepard Pleasants, The Stingaree Murders (1932)

在船上发生的不可能犯罪。第一个人坐小船出海,在离大船不远的地方突然倒下,胸口中刀,将刀拔出后发现伤口里有一根stingaree(又名stingray)的刺。大家推测是有人从水下接近死者,拔刀行凶,最后来不及取回刀子,仓皇逃窜。如果是这样的话,凶手的头发应该是湿的。船上共有六人头发是湿的,他们成为了嫌疑犯。

大家合伙将刀子敲到船的木头里,人力无法取出,又派船上的一个中国人划船回岸报信。第二天大家在大船附近发现了小船,中国人已经死了,身上中了stingaree的刺。木头里的刀子也不见了,究竟是谁用了什么方法取出刀子?

之后第三个人在无人接近的情况下落水身亡。凶手是怎么办到的?

解答
  1. 凶手事先在第一个死者的小船下面系了一根鱼线,从水下顺着鱼线游过去杀死了死者。
  2. 凶手用滑轮组拉出了木头里的刀子。
  3. 凶手事先钓了一条鲨鱼,一直把它留在水下。凶手环绕第三个受害者的腋下用鱼线系了一个圈(受害者居然没有发现!),另一头系在鲨鱼上,鲨鱼便将第三个受害者拽到水下。

凶手在第一个案子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谎称自己刚洗了个澡,所以头发是湿的,但是淋浴的地面还是干的。

是一部不错的不可能犯罪小说,就是作者的文笔实在不敢恭维,几乎每两句话就要用一个惊叹号,仿佛不这样不足以烘托氛围。

 

Posted by on April 21, 2008 in impossible crime, novel

Leave a comment

Carolyn Wells, Horror House (1931)

Carolyn Wells虽然不算不可能犯罪的大家,但她生前至少写了27本不可能犯罪(按照Bob Adey的统计),数量着实惊人。这本书讲一个大富豪收到一封死亡威胁信,因此去找侦探Fleming Stone求助。Fleming到他家之后连续发生了四起凶杀案:一人被匕首刺进心窝,一人被勒死之后割喉,一人连汽车掉进水里,最后一人在自己的上锁房间里中毒身亡。只有最后一个案子构成密室,死者桌上放了一杯汽水,但是里面没有毒。

下毒手法
凶手就是大富豪本人。毒药抹在水桶的虹吸管的龙头上,倒完水之后凶手把龙头打碎,这样桶里测不出毒。

总的来说人物形象扁平,动机薄弱,线索缺乏,无甚亮点。

 

Posted by on April 18, 2008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Leave a comment

麻耶雄嵩《鸦》(1997)

1997“本格推理Best”第一名

哥哥A为了调查弟弟B的死因,只身一人来到弟弟生前住过的一个神秘村落。这个村落就像世外桃源,村民都听从一个叫做“大镜”的人的领导,但是“大镜”的真实身份一直是个谜。A在调查过程中得知村里半年前还发生过一起自杀事件,死者C是个炼金术师,生前不服从大镜的领导,在自家自杀身亡,现场周围覆盖无足迹大雪。A去现场调查,发现绿色的地板上有一个红色的手印,缺了一个手指,应该是C自己留下的。屋里有一个装满水的大水瓶,门外有一口井。

接下来村子里连续发生杀人事件。小说采用三视点叙述,一个是A的视点,另外是两个叫“樱花”和“橘花”的小孩的视点,“樱花”是哥哥,“橘花”是弟弟。村民相信凶手的手臂上会出现斑纹,但等了很久都没有出现。村民们开始怀疑A是系列杀人案的凶手,A的处境越发危险。

A终于想出了大镜的秘密,跑到大镜的宫殿,准备揭露他的身份……

A的推理
C死时手心没有血迹,凶器刀柄上也没有血迹,可是地上却有血手印,说明不是自杀。可是为什么没有一个村民注意到绿地板上的红手印呢?因为这个村子里面的人全都是红绿色盲!只有大镜可以分辨红色和绿色!其他能分辨红绿色盲的人都会被当作“鬼子”杀害!

村头的一片绿树中间有一行红色的枫叶,只要沿着枫叶一直走就能出村,但是村民们却看不出来。

A推测大镜杀了C,发现外面下起了大雪,为了不在雪地上留下脚印,藏到了外面的井里。屋里放了装满水的大水瓶,说明井已经停止使用了。B(A的弟弟)最先发现尸体,他帮C盖好了井盖。

侦探麦卡托的推理
C就是大镜,他是自杀。

他不小心断了一个手指之后,认为自己不再完美,对自己感到幻灭,因此决定自杀。他刺了自己一刀之后,刻意在手上沾血,刀柄却维持干净,制造谋杀假象。他认为如果村民发现他被人杀害,之后却没有人手臂上出现斑纹,“大镜”这个迷信就会受到怀疑。他未能预计之后下起了大雪。

B来到现场之后为了维护大镜的秘密,特意擦干净了C手上的血迹,将现场还原成自杀。

令人错愕的B的死亡真相
A=樱花,他在十五年前就杀死了自己的弟弟,之后变为弟弟的人格,以B的身份出现在村落。再以后他又恢复成自己原先的人格,以A的身份回到村落。因为人格差异巨大,所以言行举止完全不同,村民把他当成另外一人。

三个视点当中,A和橘花发生在当前,樱花(=A)发生在十五年前,而樱花和橘花这两个人虽然名字相似,在小说中又分别以哥哥和弟弟的身份出现,但是实际上却没有任何关系

这个设定可以说是极其诡异。本来作者采用三视点叙述,很容易让人想到叙述性诡计,但是因为之前的血迹、雪地足印都相当古典,让人越读越觉得是一部正统本格,重点不在叙述性诡计,慢慢地疏于防范。等到麦卡托轻描淡的一句“不是吗,樱花先生?”五雷轰顶,为时已晚。

 

Posted by on April 18, 2008 in impossible crime, missing footprint, novel

Leave a comment

J. J. Connington, In Whose Dim Shadow (1935)

“The Grove”小区深夜传来枪响,巡警进屋查看,在一间闲置公寓里发现一具尸体A。死者手戴手套,中弹而死,现场未见凶器,地上打翻了一桶油漆,踩了几个脚印,在一个油漆桶里找到一个T形饰物,地上发现一条沾血手绢。记者赶到现场,警方逐一调查死者邻居。死者身份确定,死者遗孀B就住在公寓楼上。

警方审问B,得知A长年在外经商,把B一个人留在家里教法语。Chief Constable Sir Clinton贴出广告,请人认领T形饰物。一个女孩C前来认领,审问之下警方怀疑到她的男友D。Sir Clinton到D家查问,从女仆口中得知凶案当晚D在家烧了一双鞋子。警方逮捕D。

报纸上报道了A在轮船上消失的故事,警方找到A的律师E,得知A其实一直犯有重婚罪。Sir Clinton发现A生前数次从自己账上取出巨款,猜测有人以重婚罪名勒索A,A坚持不住,约对方到闲置公寓,想要杀人灭口(手套即为证据),结果反被凶手杀死。嫌犯D招认当晚经过公寓,被A误认是另外一人,二人发生打斗,过程中D遗失了自己的T形饰物。之后A发现是个错误,向D道歉并赔钱,D用自己的手绢擦拭血迹,丢在现场。D说他没有杀死A。

律师E依A的遗嘱在报纸登出巨额悬赏,索求关于凶手的相关线索。A之前的一个雇员,小区居民F给Sir Clinton写了一封信。

警方发现F死在自己的公寓里,房门自内锁上,破门而入后,发现钥匙插在里面的锁眼里,钥匙上套了一个橡皮圈。楼道里的保险丝被人破坏,扶手上有一点蜡。警方随后收到两封信,一封是F说可以提供线索,另一封却是F自杀的遗书。遗书上没有指纹,却查出石松粉(lycopodium)的痕迹。手上搽了石松粉,就不会在接触的东西上留下指纹。

真相
凶手是案发时出现在现场的记者。A约记者(勒索犯)在空公寓见面,因为不认识对方,将路过的D误认为是勒索犯,打斗过程中A发现D年龄太轻,意识到自己认错了人。几个小时后记者(真正的勒索犯)赴约,与A发生搏斗,A掏枪反被打死。凶手溜走之后迅速换装,以记者身份重新出现在现场,但被F看见。
密室手法
记者在自己的房间杀死F,将尸体搬到楼上门边,钥匙插入匙孔。他在钥匙上挂起一个橡皮圈,枪口穿入圈里,扳机上套一根细线,细线两端从锁眼里伸出,顺栏杆引入楼下记者自己的房间,中间有一小段用蜡固定。他为了防止邻居看到,破坏了走廊照明的保险丝。他之后从自己的房间拉线引动扳机,发了一发空弹,收回细线,再假装听到枪响返回F门外。

F死时在记者的房间里留了大量的血,搬动尸体后,记者为了不让后人看出破绽,划破了自己的胳膊,在现场流了很多自己的血。(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个凶手,到底是聪明还是笨……)他在手上搽了石松粉,假冒A的笔迹,伪造了A的第二封信。(这一点也很愚蠢,戴手套不就完了?万一被警方查到购买石松粉的记录……)

本书开篇时节奏有些拖沓,之后密室完全可以充分展开,却急于收尾,节奏过快,殊为可惜。总的来讲还是一部不错的本格推理。人物塑造比较成功,尤其是开头的Constable Danbury,相当有趣,可惜之后也没有展开。这里顺便介绍一下英国的警官升级制度:

police constable < sergeant < inspector < chief inspector < superintendent < chief superintendent < chief constable

所以chief constable是很大很大的官。

 

Posted by on March 19, 2008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

Horatio Winslow & Leslie Quirk, Into Thin Air (1929)

本书曾入选多个密室书单,相当有名。这两个作者只写过这一本侦探小说。

故事一开头便连续提出好几个不可能犯罪的谜题。干净的石板上突然浮现出文字,镜子表面出现了不久前刚刚处决的传奇怪盗Spook的指纹。犯罪学权威Dr. Klotz判断指纹为真,认定Spook未死,带领大家去挖他的坟墓,却发现Spook的尸体好端端地躺在棺材里,手上的指纹和镜子上的指纹相同——难道尸体会走?更奇怪的是,棺材里出现了Dr. Klotz私藏的一枚宝石!

接下来连续发生两起杀人案,先是通灵会上,凶手在众目睽睽之下升天消逝,尔后又有一次凶手被人逼到墙角,却在空气中凭空消失。Dr. Klotz也死在自己的实验室里,桌上的定影液被人打翻,相片被人取走。

魔术师讲解凶犯手法
凶手采用了大量的魔术手法。事先用有文字的石板替换了干净的石板,用印上真指纹的镜子替换了原来的镜子,将宝石放到棺材里。消失的方法是用人形钢丝撑起发光布,将大家注意力引到某一个方向,然后猛然收回魔术道具。
 

Posted by on February 19, 2008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

John Dickson Carr, To Wake the Dead (1938)

第一起杀人案发生在一个房子里,尸体被发现时,A醉倒在现场。现场有A的指纹,因此警方怀疑他是凶手,等他醒来之后审问,却什么也没问出来。A完全不记得自己如何来到现场,只迷迷糊糊地记得见到一个身穿旅馆服务生制服,手托托盘的人。死者死于颈部窒息,但A有一只胳膊坏了,所以无法勒死死者。

警察把A投进监狱,紧接着便发生了第二起杀人案。一人死在旅馆里,凶案发生当晚楼道入口一直有人监视,没有外人进入。死亡方式很奇怪:有人把死者放在大衣柜里(大概是这种样子),脖子上缠了毛巾,置于柜子开口处,合上柜子,活活夹死。

诡计
凶手是A。他因为只有一只胳膊能使劲,所以故意采用勒死的方法杀人,以洗脱自己的嫌疑。他杀死第一个人的时候将受害者的脖子缠上毛巾,放在床尾板的凹陷处,施力压死。之后故意留在现场,理所当然地被关进监狱,这样在第二起凶案的时候就有了牢不可破的不在场证明。第二起凶案发生当夜,他从警局偷了一套警察制服,从火灾逃生通道窜入旅馆楼道。因为警察制服和服务生制服很像,他又推着一车旅馆毛巾,大家都把他当成了服务生。他之前撒谎说看到手持托盘的服务生,也是为了将人们的思路引到这个方向。

嗯……看上去不错。可是,他是怎么从监狱里跑出来的呢???

答案让人跌破眼镜:监狱里有秘道!而且不止一个,一共三个!天啊,Carr居然也用这种伎俩,虽然不是主要诡计,但是到最后解答时才给出,而且之前警长还信誓旦旦地说过绝对不可能有人越狱,不客气地说,完全违犯了侦探小说的公平性!

话虽如此,关于制服的诡计还是很有创意的,值得肯定。

 

Posted by on February 14, 2008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