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Monthly Archives: May 2010

G. K. Chesterton, The Wisdom of Father Brown (1914) Part 2

7. The Purple Wig

戴紫色假发的人是冒充公爵的骗子吗?

真相
戴假发的人是公爵本人。他以前是一个律师,在向老公爵追讨财产的时候被老公爵打破了前额。他戴假发是为了掩盖伤口。

8. The Perishing of the Pendragons

某家族的船总是发生事故,真的是古老的诅咒吗?

真相
点燃木塔冒充灯塔。

9. The God of the Gongs

Father Brown阻止一起谋杀计划。凶手为什么要选在拳击比赛的时候行凶呢?

计划
在比赛高潮时行凶,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台上。

这个故事非常歧视黑人。

10. The Salad of Colonel Gray

疑似有人入室抢劫,开枪后传出打喷嚏的声音。房主Cray长期饱受鬼怪骚扰。

真相
有人用飞去来器一类的东东装神弄鬼。Cray开枪击中一个胡椒瓶,犯人忍不住打喷嚏。

11. The Strange Crime of John Boulnois

一人中剑身亡,临死前指控Boulnois为凶手。

真相
死者系自杀,剑柄上有他的指纹。指纹不在剑把上因为剑身太长。

12. The Fairy Tale of Father Brown

一人被枪打死,他的头上、围巾上共有两个弹孔,可是现场只在他的脑壳里找到一枚子弹。

真相
他被人用围巾围住了脸,回家时卫兵因为看不清他的面孔,以为他是坏人,向他开了一枪。子弹穿过他的围巾射进他的头中。不存在第二枪。
 

Posted by on May 26, 2010 in impossible crime, story

1 Comment

高木彬光《人偶为何被杀》(1955)

本作围绕一家三个女儿ABC展开。A长期患精神病住院,B和魔术师D订婚。

松下研三被邀请参加观看D的断头魔术。表演之前,扮演被砍头的女子E和D发生争吵,随后用来表演魔术的假人偶头从密闭箱子中消失不见。魔术无法进行下去。

神津恭介从松下研三那里听说案发经过之后,觉得很奇怪,如果犯人只是为了阻止魔术进行,为什么不偷走更容易藏匿的假发?

警方发现疑似E的无头尸。现场布置成断头台,地上掉落失踪的人偶头。因为无头尸身上有E的盲肠伤口和痣,并且指纹和E在后台留下的指纹吻合,所以警方认定尸体就是E。

B收到匿名信,指控她的未婚夫D是偷出人偶头和杀死E的犯人。神津恭介去精神病院,从副院长F那里了解到了A的病情。

某晚有人将人偶放在铁道上,被火车1轧碎。松下研三调查现场时被疑犯打晕。两个小时后发生火车2轧死B的事件!当晚神津恭介正在火车2上,赶去参加第二天的一个学术会议。他半途接到电报,获悉命案。他在车上碰到F。

G举办通灵会,神津恭介等人前去参加。会前发生刺杀石狮子的警告。会间诗人H中毒身亡,身边掉落注射器。神津恭介在H的记事本上发现许多意义不明的话。

三个诡计
1. 无头尸诡计。医生F和E合谋。E放在箱子里的是用纸做的假人偶头,上面盖了假发看不出来,很容易偷走。因为A的阑尾被切除了,E也做了阑尾手术,制造肚子上的伤痕,并用刺青的方法把自己搞得和A一样。接下来E冒充A躲进精神病院,死在断头台下的则是A。

一般的无头尸诡计是杀人之后把尸体伪装成凶犯,这里的诡计却是杀人之前凶犯提前伪装成死者。

F杀死A之后将她的人头制成标本,就放在自己的医院里。50年代的日本作家已经这么变态了,赞。

2. 人偶为何被杀

F诱骗B将人偶放在铁道上,迫使火车1停下来。他趁机从火车1下车,完成杀死B的布置,然后在火车2轧死人停下来的时候,上了火车2。自己获得不在场证明。

B为何轻易上当书里解释得不很让人信服,但是这个诡计真的很强。

3. 通灵会下毒诡计

H有打兴奋剂的习惯。F把毒药下在他的药瓶里。

最后F把在精神病院冒充A的E也搞死了。

无头尸和人偶为何被杀的诡计很好,通灵会有些画蛇添足,为什么一开始要偷出人偶头也解释得不是很清楚。总的来说瑕不掩瑜,是一部杰作。

 

Posted by on May 26, 2010 in novel

Leave a comment

G. K. Chesterton, The Wisdom of Father Brown (1914) Part 1

1. The Absence of Mr. Glass

有人报告一位神秘的Mr. Glass在密室中杀死了Mr. Todhunter。证人听到Mr. Todhunter和Mr. Glass讲话,可是房间里却没有Mr. Glass。

真相
Mr. Todhunter练习魔术,往天上扔杯子,”Mister Glass”其实是”missed a glass”。第二个声音是他用腹语发出。

2. The Paradise of Thieves

英国富豪被劫走了二千镑。这只是简单的劫案吗?

真相
富豪演戏假装自己被劫持,这样自己和钱可以一起消失。

3. The Duel of Dr. Hirsch

Dubosc指控Hirsch向德国泄露秘密配方,结果两人都消失不见。

真相
Dubosc其实就是Hirsch,故意装扮得截然不同。

4. The Man in the Passage

女人被短刃刺死在走廊里,衣服凌乱,有打斗痕迹。几名证人对疑犯给出完全不同的描述。

真相
凶手用长矛刺死的死者,伤口看上去像是短刃。死者衣服凌乱是因为剐到了镜子上,她想把衣服解下来。证人们看到的不同形象实际是他们每人在镜子中的影像。

5. The Mistake of the Machine

疑犯看上去像是杀死Lord Falconroy的凶手,测谎仪的结果也表明他听到falcon就有生理反应。他真的是凶手吗?

真相
疑犯就是Lord Falconroy本人。

参考Sir Arthur Conan Doyle, The Man with the Twisted Lip (1891)。

6. The Head of Caesar

古币收藏家把一套值钱的古罗马钱币留给了他的儿子A。他的女儿有一天偷出了一枚钱币Head of Caesar,结果被人勒索。她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真相
勒索犯是A。他不喜欢钱币,把它们一点点卖掉了,还勒索自己的亲妹妹。

本作有一段讨论极为精彩:

“You want one person for suicide; two people for murder; but at least three people for blackmail.”
“Why?” asked the priest softly.

“Well, obviously,” cried his friend, “there must be one to be exposed; one to threaten exposure; and one at least whom exposure would horrify.”

After a long ruminant pause, the priest said: “You miss a logical step. Three persons are needed as ideas. Only two are needed as agents.”

 

Posted by on May 24, 2010 in impossible crime, story

Leave a comment

麻耶雄嵩《神的游戏》(2005)

主人公小孩A住所附近发生连续杀猫事件。A与朋友B玩“装神游戏”,B似乎有超能力,无所不知。A的朋友C想加入侦探社,其他人不同意。侦探社成员D发现C往侦探社总部的方向走,担心他发现总部所在,纠集所有人在本部集合,却发现大门从内紧锁。大家破门而入,发现C死在井中,井盖弃置一旁。

大家吓得跑了出去。A在女孩E的建议下给当警察的爸爸打电话。A爸赶到以后检查现场,没有发现多余的人。

A请B神天诛害死C的人,结果女孩E被掉下的分针戳死。原来E和共犯做爱的时候被C看到,E情急之下杀死C。A请B把共犯也一起杀死。

A推出共犯的身份
共犯是A的爸爸。他当时藏在现场的仓库中,等大家聚到井边时趁机逃脱。后来再假装回来检查现场。
结尾惊人的逆转
共犯是A的妈妈,她和E是同性恋。她身材娇小,藏在井盖下面(好像倒扣的脸盆)。

这个结尾实在太富戏剧性了。作者确实留下了伏笔,但是故意没有把所有疑点解释清楚,给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可以说完全颠覆了fair play的理念。对于作者的尝试我持审慎的态度,但是不可否认这是相当大胆的创新。

关于麻耶雄嵩我只看过这部作品和《鸦》。这两部作品刨却最后的逆转,单就其中的推理而言,也是水准之作。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好像毕加索画抽象画,他的基本绘画功底在那儿,你让他画传统的画也可以画得很好,这样的创新我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有的人(比如清凉院流水)根本没有任何功底,上来就搞颠覆,这是我不能接受的。

关于正解的诡计参见Theodore Roscoe, I’ll Grind Their Bones (1936),以及岛田庄司《绿色之死》。

 

Posted by on May 24, 2010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

水天一色《乱神馆记之蝶梦》(2007)

相当不错的原创作品,文笔构思都很好,没有什么花枪,实打实的侦探小说。从风格上看很像Agatha Christie,注重细节和心理分析,人物不多,但是关系复杂,几乎任何两个人之间都存在某种关系,人物关系和案情有紧密关系。

封家太太“玉蝶”溺死在井边,一颗名贵的珍珠丢失,一名丫鬟不见。家里还剩下封家主人、管事、仆人、另一名丫鬟。封家主人跟“乱神馆”的离娘子讲述自己当年和夫人的恋爱经历。仆人和夫人、丫鬟都貌似有私情。

真相
死者溺死在井边而不是井中,说明井边不是案发现场。真凶是封家主人,他有外情,临时起意将玉蝶溺死在脸盆中,后移尸井边,想要造成落井假象。正好丫鬟在附近偷情,装鬼跑出,凶手吓跑,没来得及将尸体推入井中。丫鬟目睹真相后因惧逃窜。

封家主人和玉蝶都姓封,按照唐代的规矩同姓不婚,因此他一直隐藏玉蝶的闺姓。他本是封家仆人,对外却谎称是封家公子。离娘子看出他不通文墨,并由此识破他的真实身份。

感觉女作家假证词用得比较多,男作家用得比较少。

 

Posted by on May 23, 2010 in novel

Leave a comment

柄刀一《三千年的密室》(1998)

考古学家发现一个山洞,里面有一具断手的木乃伊,经检测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是被人杀死的。奇怪的是该山洞内侧堵满大石,凶手如何能够脱离密室?

随后不久考古学家本人陷入丑闻,并且失踪。警方在山上发现他的尸体,似是他生前按照一块墓碑上的古文字指示到了一个危险的地方,在那里失足滑落,现场只有他一人的脚印。

杀死考古学家的诡计
凶手是为考古学家写翻译程序的人。他设计了假的墓碑,然后让程序引导考古学家到一个陷阱处,一脚踩空。
三千年的密室之谜
大石并不是山洞入口。山洞本来另有出入口,因为发生地质移动,原来的入口自然消失了。

这个三千年的密室利用了一个特殊的盲点,还算不错,缺点是过去和现在的两个案子结合不够紧密。全书介绍了许多考古相关知识,有些段落读起来比较费劲。看得出作者很花了一些功夫,试图增强小说深度,比如有关学术腐败的讨论。遗憾的是这些讨论和谜题结合得并不够好。并不是说本格推理不能揭露现实,而是我觉得如果要揭露现实,那一定要通过小说中的人物活动表现出来,而不是靠作者自己的炫学、评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还不如干脆把重点放在解谜上,写成一本好的解谜小说。

结尾关于木乃伊身份的探讨有相当深度,是本书的亮点。

关于这种“久远密室”,推荐Michael Slade, Crucified (2008),挑战耶稣出洞之谜!比那个什么The Da Vinci Code好得太多。

 

Freeman Wills Crofts, Sudden Death (1932)

故事开始以女孩A的视点叙述。A得到一份在B家工作的机会,在那里认识了B的太太C和私人女教师D。B和另一有夫之妇E关系不同寻常。某晚,B的妈妈F前来拜访。当晚,C煤气中毒死在自己的卧室里,门窗自内紧锁。警方在煤气阀门上验出C的指纹,判定是自杀。

Inspector French着手调查此案。因为案发当夜C的举止并无异常,所以他怀疑并非谋杀。他观察指纹的位置和阀门的旋转方向,判定C是要把阀门关上,而不是打开。French在房外的一个大水桶里找到一截1/4圆弧的钢丝(clock spring),并由此破解了凶手的机械密室诡计。

诡计
用一片板子顶住煤气管,下面用clock spring顶住,这样煤气不会泄漏。绳子系在板子和钢丝上面,从外面拉绳子,把板子和钢丝一并收走,煤气就出来了。

D透露当晚看见B悄悄收起一截绳子。French开始怀疑B,但是不久B被人枪杀在自己的房间里,现场呈密室状态,枪上只有B自己的指纹。French检查指纹位置,发现B不可能是自杀。

真凶及诡计
凶手是D。她杀死两人的动机是因为她爱上了B,但是B并不爱她。她杀死B后没有离开现场,而是藏在门后,等到大家进屋之后再从门后出来。

本作中规中矩,是典型的警察程序小说。密室诡计缺乏想象力,但也还可以成立。作者附了大量插图,手法解释得很清楚。

 

Posted by on May 22, 2010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1 Comment

Jacques Pendower, Out of This World (1966)

顺便再来介绍一本和通灵会有关的不可能犯罪。没有最烂,只有更烂。这本书开头还比较吸引人,一个大师在众目睽睽之下悬浮并消失,但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如同白水,以至于完全没有概括的必要。

诡计
踩在和背景颜色一样的板子上,表演悬浮。利用光线和背景颜色完成“消失”,其实从秘道溜走。在猫的爪子上抹慢性毒药杀人。

杀人的诡计还可以,但是完全没有情节。

唉,还是怀念Carr的The Plague Court Murders。《吸血之家》里面的通灵会也还不错。

 

Posted by on May 19, 2010 in impossible crime, novel

Leave a comment

C. St John Sprigg, The Six Queer Things (1937)

女主角A参加大法师C主持的通灵会上瘾。她的未婚夫B劝她不要沉迷其中,A不听,两人争吵之后分手。

A住进C的房子。A目睹陌生人闯进房中打晕C,被C的手下制止。

A长期参加通灵会产生幻觉,去看医生D。D给了她一些建议。

B放心不下A,自己去参加通灵会。会前A不知为何衣衫不整地跑了出去。C让B给自己倒一杯水。B从水龙头里接了一杯水递给C,C喝了以后中毒身亡。

警方在B的口袋里搜出一个小瓶,里面查出毒药,但是成分和C中的毒不一样!除了B以外没有人接近过C,凶手是怎么下的毒?警方查出C竟然是一个女人!

B从家中溜走。A被人劫持到一个精神病院。警方在C的抽屉里发现六样怪东西:带有胶布的布单、粘着毛线的卡片、气球、一个女人的照片、一个盒子(里面装了棍子、管子、吸管,吸管上抹了尼古丁)、一本法医学的书。C家发现中毒而亡的狗和被拔掉毒牙的蛇。

A从精神病院逃走,找到医生D,D却指认她确实有精神病。A试图逃跑,却再被关入虎穴。B协助A逃出。

警方怀疑D,D拒绝交代任何事实。不久D在自己家中被人打成无面尸。警方找到C的妹妹E,E说这一切都是一个”幕后导演”策划的,目的是为了侵吞A继承的遗产。但是E拒绝供出“导演”。

诡计
凶手在水管后面接了一个小水箱,里面有毒药。凶手是C的老公兼司机,他不喜欢C便把C杀死。棍子、管子是驯蛇所用。照片是A的母亲。其它东西是为了让A以为自己产生幻觉,把她从屋子里吓跑,好在外面劫持。

这本书设置了许多乱七八糟的情节和线索,最后均不能自圆其说。比如凶手为何不在B的口袋里放入毒死C的毒药,根本没有解释清楚。动机也完全不能成立。凶手身份极为意外,那是因为毫无逻辑可言。不可能犯罪手法形同儿戏。总之,这是一部难得一见的混合型烂作。

 

Posted by on May 19, 2010 in impossible crime, novel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