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Monthly Archives: April 2009

Alan Thomas, The Death of Laurence Vining (1928)

Laurence Vining是一个著名的犯罪学家,Dr. Benjamin Willing是他的助手(为什么我老想到Dr. Basil Willing)。小说开篇Vining刚解决了一桩疑案,意气风发。

Vining的养子A正在和他的女秘书B恋爱,Vining因为不满A无所事事中止对A的经济援助。Vining收到匿名信让他去Hyde Park和一个戴红帽子的女子相见。Vining的朋友C来找他,两人聊了几句Vining很怒地回到自己房间,却不肯告诉Dr. Willing他们说了什么。

Vining意外地死在Hyde Park。事发经过如下:Hyde Park有一个电梯,Vining从高层进入电梯,高层的电梯工W1关上电梯门开动电梯,然后电梯一路运行到底层,开门的时候楼下的电梯工W2和在那里等着上楼的Dr. Willing一起目睹Vining倒在电梯门口,身上披着L.V.字样的雨衣,背上插了一把刀,已绝气身亡。是谁用什么方法在密闭电梯里杀死了Vining?

A和Vining的马来黑人男仆D双双失踪。当天A和B也有约会,但是A爽约,B空等了一个下午。Vining的女仆E当天下午放假,她自称下午都在逛街,但是他的男朋友电梯工W1说见到她在Hyde Park出现。在警察的仔细追问下,W1说他只是见到一个戴着红帽子的女人,因为E经常戴红帽子,所以他想当然地把那人当成E。W1看到红帽子女人从电梯旁边的紧急螺旋楼梯下楼,Vining跟着下去,但是过一会Vining又从楼梯上来,坐电梯下去,接着就发生了命案。警察觉得Vining这样折返上下楼很奇怪。

烟草铺的售货员当天下午看到一个黑人经过,警方怀疑是D,又在现场的电话亭里找到D的指纹。警长提出一种远距离杀人的手法。

远距离杀人
飞刀从电梯的栅栏缝隙刺杀死者。

C向警方坦白了自己当天下午去找Vining的真正目的。原来A是C的儿子,当年Vining勾走了C的老婆孩子,C的老婆死后,Vining一直负责照料A。C得知Vining突然决定切断A的经济来源非常恼火。C知道多年前Vining曾经偷出了一把马来族的神圣匕首,便指使D偷出匕首,打算威胁Vining如果不供养A就把匕首的事情曝光。可是D撬开藏匕首的柜子,却发现柜子是空的。D投案自首。D交代说自己当天下午在Hyde Park意外地碰到Vining,出于恐慌藏到电话亭里,后来一直逃亡。

警方在A的床垫下面找到匕首的刀鞘。A也联系到警方,说自己这些天出海去了。

警长说他知道凶手是谁,但是没有证据因此无法结案。

凶手日记
凶手是Dr. Willing,他因为嫉妒Vining杀死了他。他有两个同谋X男和Y女,是小说开头被Vining定罪的犯人子女。XY认为Vining才是真正的凶手,他们的父亲是被诬陷的。

Willing事先统计了Hyde Park电梯每天的乘客人数,挑选人少的一天下手。他用匿名信把Vining骗到Hyde Park,X把他打晕藏在楼下电梯附近。Y戴着红帽子冒充E出现,X则穿上Vining的雨衣化装成Vining从楼上进入电梯。电梯运行以后X把道具刀插在自己背上,假装死亡。到底层开门后Willing声称Vining已死,把W2支开,然后和X把晕倒的Vining搬到电梯里,杀死Vining。

他们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是忘了把提前准备好的电梯票留在电梯里,还有一个是Willing把刀鞘留在自己的口袋里忘了拿出来,后来只好藏到A的床垫下面。

本作的诡计在今天看来可能有些“必然”,但是我同意Robert Adey的观点,认为在所有的电梯密室当中,这是最好的一部。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第一、作为早期的不可能犯罪其原创性值得肯定。书中附有两张详细的插图,在1928年这样的诡计算相当复杂的了。

第二、情节可圈可点。出场人物不多,个个都有嫌疑,增加了案情的复杂度,当然换一个角度说大家都赶巧不巧地在现场出现多少有些牵强。

第三、结尾让凶手以日记的形式揭露谜底很新颖。凶手在日记中不仅交代了自己的作案手法,还仔细讨论了各种可能的突发情况及相应的应对措施,整个计划显得相当完美。一般的侦探小说没有这么“负责”。

第四、作者采用了某种叙述性诡计,增加了凶手的意外性。就算读者已经对诡计免疫,能够猜出这个手法,也很难猜出凶手的身份。这里可能有一点小小的不公平性,但是总体效果很好。

叙述性诡计
说实话假扮死者的诡计不难猜,难猜的是是谁在假扮死者。Willing有两个同谋,这在侦探小说中是很少见的。一般来讲一个同谋已经很冒险了,更何况是两个,因此必须有特别的原因让这两个同谋有强烈的作案动机。作者开篇讲述一起跟Vining之死无关的案子,看似在炫耀Vining的超人破案能力(确实,很多小说都是这么开场的),其实是在为后面的“同谋说”做铺垫。Willing的这两个同谋从头到尾几乎没有出场,但是因为有了开头的铺垫,最后Willing日记里讲起来的时候并不显得突兀。

当然仔细推敲的话Y女作为同谋并不是很有必要,有X男一个同谋就够了。不过这不是很大的问题。

 

Posted by on April 30, 2009 in impossible crime, novel

Leave a comment

五月评论重点

私家侦探方面:完成吉林古典推理文库的Helen McCloy导读。

bobo方面:电梯密室。bobo曾经整理了一个很全的电梯密室书单:

  • Alan Thomas, The Death of Laurence Vining (1928)
  • George Goodchild, The Western Hotel Lift Tragedy (1929)*
  • Roger Scarlett, Murder Among the Angells (1932)
  • Stanislas-Andre Steeman, Six Dead Men (1932)
  • Carter Dickson & John Rohde, Drop to His Death (1939)
  • James Yaffe, Department of Impossible Crimes (1943)*
  • Peter Godfrey, Out of This World (1954)*
  • William Krohn, Impossible Murder of Dr Satanus (1965)*
  • 西泽保彦《解体升降》(1995)*
  • R. Weinberg & L. Gresh, Death Rides the Elevator (2000)*

其中*是短篇。我接下来会介绍这个单子里的全部作品,如果有什么遗漏欢迎大家补充。

ermite方面:Gladys Mitchell

这个比较麻烦一点,没办法像Helen McCloy那样系统整理,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Gladys Mitchell相当多产,写了66本书(!),不大可能全部看完。第二、这66本书良莠不齐,尤其是中期以后的作品本格意味基本缺失,读来令人兴味索然。第三、她的很多书已经绝版,入手极为困难,只要在eBay上看看就知道。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她并不是我很喜欢的女作家。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Agatha Christie、Dorothy Sayers、Ngaio Marsh、Christianna Brand、Helen McCloy、Craig Rice、Elizabeth Daly、Phoebe Atwood Taylor、Amelia Reynolds Long这类偏重诡计和情节的作家,而不是像Gladys Mitchell和Margery Allingham这样擅长人物和场景的作家。

网上有一个很全面的介绍Gladys Mitchell的网站,上面有四个人(Jason Hall, Nicholas Fuller, Steve Steiner, Andrew Osmond)读过超过60部的Mitchell,并且不遗余力地给看过的书做了排名。我对他们每人挑选的前十名进行了统计,总结出下面这个单子:

4票:
The Mystery of a Butcher’s Shop (1929)
When Last I Died (1941)

3票:
The Rising of the Moon (1945)
Death and the Maiden (1947)

2票:
The Saltmarsh Murders (1932)
Death at the Opera (1934)
Come Away, Death (1937)
St Peter’s Finger (1938)
The Twenty-Third Man (1957)
Dance to Your Daddy (1969)

这个单子里的10部作品应该比较有代表性,我打算从它们入手做一些初步的整理。

 

Posted by on April 29, 2009 in Uncategorized

Leave a comment

Helen McCloy, The One That Got Away (1945)

主人公心理学家A受朋友B邀请来到小镇,那里有一个人家C夫妇领养的小孩D经常离家出走,让家人很是担心。A碰到出走的D,将他制伏。A问D为什么总是出走,D不肯回答,A猜测他有什么害怕的事情。A了解到当年德军空袭炸毁了D的房子,他的朋友都烧死了,只有他一个人幸存,或许他还没有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

A在D的房间看到一本法西斯哲学家E的作品,担心他被毒害。A查到书归D的英语老师F所有,但是F否认给过D这本书。

A意外地在附近碰到E,原来他离开德国以后隐姓埋名藏在这里。A从B那里了解到多年前在镇上曾经有一个警察看守五六个德国罪犯,结果德国罪犯集体暴动,警察受伤。其他警员及时赶到,制伏了五个德国兵。重伤的警察临死前说有一个德国人逃了(one got away)。警方试图追查逃走的那个德国人,但囚犯档案在当晚的空袭中被毁,整个事情后来不了了之。A猜测当年逃跑的那个德国兵现在改头换面呆在小镇里。

F从高处掉下来摔死,死前留言“J’en ai”,法语I’ve got it。Dr. Basil Willing出场。F临死前手里抓了一个纸条,上面画了一个圆圈,里面写着E、I、R三个字母,是D的作业纸。

大家在一个灌木丛下面找到一间地下小屋,那里是F的凶案第一现场,D正躲在里面哭泣。

大家怀疑凶手可能是E,找到E的小屋,却发现门窗自内紧锁,E死在密室之中。

Dr. Willing揭露真相
凶手是小孩D,他是当年逃跑的第六个德国兵。他杀死了真正的D,然后冒充为空袭的幸存者活了下来。他经常离家出走是因为总想着有一天能回到德国。他读了E的书非常激动,以为E可以帮助他回德国。F发现了D的秘密被他灭口。E拒绝帮助D,D感到幻灭所以杀死了E。

Dr. Willing从下面几点做出推理。小镇历史上只遭到过一次空袭,因此D和朋友遭遇空袭的那个晚上正好和德国罪犯暴动、囚犯资料被毁发生在同一天。D写的EIR三个字代表电压、电流、电阻,说明他学过Ohm定律,但是F没有教过他,所以只能是他以前在德国的时候学的。D写数字的时候用逗号而不是圆点做千位分隔符,这是欧洲大陆的习惯。D假装不会德语但是露出了马脚。D会一定的拳脚功夫暴露出他受过纳粹训练。F的死亡留言不是J’en ai而是Johnny(D的名字)。

Dr. Willing在E的小屋里发现一只蜜蜂,由此判断房屋里一定有秘密出口。果然屋子后面的灌木丛下面有一个小的开口,只有小孩D可以出入。

本作利用了读者的一个心理盲点,就是觉得小孩子不可能是士兵。

关于身份的小说很多,本作的处理比较成功,留给读者的线索非常充分(甚至有点过于充分了),但因为读者会有一个心理盲点,所以最后凶手仍然具有一定的意外性。本作对于凶手的性格形成和法西斯思想的演变做了深入的探讨。Dr. Willing一如既往地发现了凶手的心理指纹,从而解决了整桩案件。密室的设定过于简单,甚至不是很有必要。

 

Posted by on April 28, 2009 in impossible crime, novel

Leave a comment

Robert Adey的最新密室书单

下面是英国密室权威Robert Adey发表在Old-Time Detection杂志上的最新密室书单,列举了他个人最喜欢的密室作品。请勿转载。

  1. J. Sheridan LeFanu, Uncle Silas (1864)
  2. Israel Zangwill, The Big Bow Mystery (1892)
  3. Louis Zangwill (“Z. Z.”), A Nineteenth Century Miracle (1897)
  4. Gaston Leroux, The Mystery of the Yellow Room (1908)
  5. S. S. Van Dine, The Canary Murder Case (1927)
  6. Horatio Winslow and Leslie Quirk, Into Thin Air (1928)
  7. George Limnelius, The Medbury Fort Murder (1929)
  8. Virgil Marham, The Devil Drives (1932)*
  9. Jonathan Latimer, Murder in a Madhouse (1934)
  10. Theodore Roscoe, Murder on the Way! (1935)
  11. John Dickson Carr, The Hollow Man (1935)
  12. Wallace Irwin, The Julius Caesar Murder Case (1935)
  13. Leo Bruce, Case for Three Detectives (1936)
  14. Ellery Queen, The Door Between (1937)
  15. Max Afford, The Dead Are Blind (1937)
  16. Rupert Penny, Policeman’s Evidence (1938)
  17. Carter Dickson, The Judas Window (1938)
  18. Clayton Rawson, Death From a Top Hat (1938)
  19. Agatha Christie, Hercule Poirot’s Christmas (1939)
  20. H. H. Holmes, Nine Times Nine (1940)
  21. Edmund Crispin, The Case of the Gilded Fly (1944)
  22. Hake Talbot, Rim of the Pit (1944)
  23. Joel Townsley Rogers, The Red Right Hand (1945)
  24. David Duncan, Shade of Time (1946)
  25. Eric Harding, Pray for the Dawn (1946)
  26. Christianna Brand, Death of Jezebel (1948)
  27. Herbert Brean, Wilders Walk Away (1948)
  28. Alan Green, What a Body! (1949)
  29. Peter Antony, The Woman in the Wardrobe (1951)
  30. William F. Temple, The Dangerous Edge (1951)
  31. Derek Smith, Whistle up the Devil (1953)
  32. Norman Berrow, Don’t Jump, Mr Boland! (1954)
  33. Helen McCloy, Mr Splitfoot (1968)
  34. Peter Dickinson, Poison Oracle (1974)
  35. John Sladek, Invisible Green (1977)
  36. Robert Gillespie, The Crossword Mystery (1979)
  37. Bill Pronzini, Hoodwink (1981)
  38. Orania Papazoglou, Sweet, Savage Death (1984)
  39. Nicholas Wilde, Death Knell (1990)
  40. Reginald Hill, Recalled to Life (1992)
  41. Peter Lovesey, Bloodhounds (1996)
  42. Michael David Anthony, Midnight Come (1998)
  43. Edmund X. DeJesus, The Law of Falling Bodies (2001)
  44. Luis Fernando Verissimo, Borges and the Eternal Orang-Utan (2004)
  45. Siobhan Dowd, The London Eye Mystery (2007)
  46. Christopher Fowler, White Corridor (2007)
  47. Jim Kelly, Death Wore White (2009)

*注:Robert Adey的原文里没有The Devil Drives,但他在之后的私人通信中说他忘记了这本,所以我也一并列出。

Adey的单子显然比网上形形色色的“密室书单”要高出不止一个档次。这个单子里面只有两本书我从来没有见过,分别是Louis Zangwill(Isarael Zangwill的兄弟)的A Nineteenth Century Miracle,和Eric Harding的Pray for the Dawn。真希望什么时候能搞来看看。

 

Posted by on April 27, 2009 in Uncategorized

Leave a comment

法月纶太郎《二的悲剧》(1994)

这本书一开始很奇怪,用第二人称叙述,文中的“你”叫做A,偶遇多年未见的高中同学B。B的高中好友兼现任室友C被人杀害,脸部被烧毁,B则消失不见。警方认为B是最大的嫌疑犯。“你”看了新闻报道非常混乱,因为“你”觉得死者是B而不是C。

警方在C的胃里找到一把钥匙,上面有刻着”1 yard”的钥匙。法月纶太郎认为不是”1 yard”而是”diary”的字母重组,C因为不想别人看到她的日记所以吞下了日记本的钥匙。警方在现场没有找到日记本。“你”在郊外女尸下面找到日记本。

法月纶太郎发现在BC的高中毕业纪念册里二人的照片是颠倒的,他由此判断二人可能交换身份。B的男友D却说毕业册里的照片是当时印刷失误,二人的身份并没有错。警方也核实了这一说法。

C当编辑的时候联系的侦探小说作家E被不明人士袭击,伤重住院。警方在郊外查到B的尸体,却没有找到C的日记本。警方还查到B死前曾经在公司复印日记。D收到B寄来的C的日记,交给警方。

C的日记当中记述了她如何和A相遇。A错把C当成B,C因为想跟A在一起所以没有说破,但冒充B又让她觉得内疚。C因为邀稿的事情跟E上了床。B为D堕胎,D后来却又向C示爱,C觉得D很恶心。

警方查到A多年前即已自杀身亡,“你”竟然是不存在的!那么C日记里记录的和A相遇又是怎么回事?

第一个推理
B看到C的日记,得知她一直冒充自己和A约会,盛怒之下杀死了C。后来B意识到A其实是不存在的,整个日记其实是C编出来的故事,B后悔杀错了人所以自杀。

这个推理无法解释E为何遭袭。

第二个推理
B盛怒之下杀死了C,之后怀疑C是不是真的遇到了A。因为C是去京都拜访E的时候碰到了A,所以B去找E查证此事。E看到日记本以后害怕自己威胁C上床的丑闻曝光所以杀死了B。
真相
C看到的“高中同学”其实是A的双胞胎弟弟,他杀死B替C报仇,他殴打E也是为了替C雪耻。
 

Posted by on April 26, 2009 in novel

Leave a comment

道尾秀介《独眼猴》(2007)

耳朵有缺陷的男主人公A替甲公司调查窃听乙公司,碰到眼睛有缺陷的女子B加入调查。两人潜入乙公司大楼搜查证据未果。

某晚A收到上级C的指令说乙公司的D晚上可能有动作,要加强窃听。当晚D跟大楼门卫说看到不明男子,门卫出去视察,有人趁这个当口进入大楼杀死了D。凶器是一把菜刀,装在白色的信封里,丢在现场附近。警方在信封上查到一枚指纹。

A问B当晚的经过,B支支吾吾,A怀疑B杀死了D。A给多年前在山林里自杀身亡的女友E扫墓,碰到E的父母。E的父母告诉A当年E也曾收到白色的信封,用红胶带封住。A很震惊,因为B以前工作过的侦探公司就采用白信封和红胶带。

B被前雇主绑架,A赶去解救,却反而自身难保,幸亏朋友及时赶到把AB救出。A逃跑前抢走了那家侦探公司的一台服务器。

A从服务器上查到当年E的死果然与B原来的侦探公司有关。

叙述性诡计
A当年的“女友”其实是女性气质的男人。侦探公司的人拍到他男扮女装上厕所的画面并以此勒索他,他因此自杀。

B承认她成为A手下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替侦探公司刺探情报。原来这家侦探公司非常黑,比方说接受某雇主a的雇佣去查b,等查到b的把柄以后并不马上告诉a,而是反过来勒索b,等b付钱之后再回过头来跟a说没查出什么东西,再从a收一笔服务费。B的原意是查出A想查的东西通知对方有所准备,好让A的生意做不成。B受到A和他的朋友的感化决定脱离原来的侦探公司。

凶案真相
杀死D的人是C。B查到C贪污公款并以此勒索C,C想一举除掉BD两人,便设下一个局。他当晚骗B说要支付赎金把B支开,然后让女同伙冒充B给D打电话约好在晚上见面。C杀死D之后在现场附近留下B以前交给他的信封,上面有B的指纹。

本书中段A英雄救美的一段非常搞笑,最后的结尾充满乐观精神,我很喜欢。“独眼猴”这里喻指身体有缺陷的人。

 

Posted by on April 25, 2009 in novel

Leave a comment

Helen McCloy, The Goblin Market (1943)

这本书其实是我看过的第一本Helen McCloy,因为事隔多年主要情节都不记得了:( 这个书名应该是来自Christina Rossetti的一首诗。

主人公Philip Stark到Santa Teresa小岛上接替从楼梯上掉下来摔死的记者A的职务。Stark在现场看到酒瓶和酒,但是A生前有胃溃疡不能喝酒,Stark因此怀疑有人谋杀。A的桌子上的便笺上记录着一些奇怪的文字,C,Max,NPH,还画了一小块饼和一个方块。Stark给电话本上的”C”打电话,结果那边接了以后匆忙挂掉了,Stark听到背景里有钢琴的声音。

Stark遭不明人士袭击,那人手上有三道疤痕。Stark在警察B的手臂上也看到三道疤痕。富豪D来找Stark,说之前卖给A一条新闻但是A还没付钱,他想要Stark付钱。Stark拒绝付给他钱。Stark从警察B那里得知手臂上有三道疤是黑社会的标志。

Stark去D家做客,Stark意识到当天接电话的”C”是D的情人钢琴师。C被灭口。Stark猜C卖给A关于D的内部情报,D为了惩罚她所以杀死了她。A死亡现场滴下的蜡烛油里竟然查出人类脂肪!

Stark查到A临死前发出了一封电报,虽然原稿被凶手拿走,但是纽约电报局还存有一份底稿。底稿中Stark说他把秘密信息藏在“南岸的地址”。Stark赶到那里,正好阻止凶手E要杀死A的女管家F。E使用人类脂肪做成的蜡烛是因为迷信这样入室抢劫的时候屋里的人不会醒来。F交给Stark一封古老的信。

电报的秘密
岛上的一位富豪G用手下的轮船秘密地给德国潜水艇加油。Stark意识到以该船的最高时速(max NPH)不可能在15天内在声称的两地之间往返。该船时速是9.86 noduo por hora (knot),这个数字刚好是圆周率pi的平方,因此A在纸上画了一个pie和一个square,表示”pi square”(数学真好,汗……)。G手上有三道疤痕。

最后Stark公布自己的身份是Dr. Basil Willing,说实话他不说我真看不出来。

本作情节基本线性,好处是解决旧谜题的同时又不断地抛出新的谜题,波浪式前进。这种故事我给起个名字叫做“RPG侦探小说”。

 

Posted by on April 25, 2009 in novel

Leave a comment

Helen McCloy, The Nameless Clue (1941)

除了收录成合集的Dr. Basil Willing短篇,Helen McCloy还有以下几部零散短篇发表在EQMM上:

  1. Murder Is Everybody’s Business (1951) (EQMM 1953.2)
  2. The Outer Darkness / Shake Hands with Death (1950) (EQMM 1959.4)
  3. The Nameless Clue / The Black Disk (1941) (EQMM 1961.4)
  4. The Shadows Outside / The Waiting Shadow (1952) (EQMM 1962.6)

这里介绍的是作者的一部早期(中)短篇。

报社记者A去旅馆查那里发生的一起凶案,死者为离婚女子B,两个嫌疑人是他的前夫C和律师D。A租下凶案发生的房间,晚上房里进入一个恐怖的怪人E,他的嗓子被划坏不能说话。A在暖器后面发现一小片黑色的硬纸圆盘,不知道是什么东东。

警方认为D是凶手,将其逮捕。A从清洁女工F那里得知当晚有女人从B的房间出来,因此凶手很有可能是女人。D的妹妹认为D是无辜的,加入到查案的队伍里。A给C的现任妻子看黑色圆盘,C太脸色骤变,却声称自己不认得。

A受到黑社会老大G的威胁,让他赶快离开这个城市,不然会有危险。A了解到黑社会有一种叫做Hand of Satan的工具,长得像人手,钢铁铸造,伸到人的喉咙里能使人满口冒血,永远丧失说话能力,E就是他们的一个牺牲品。清洁女工F被黑社会杀死。

A从造纸厂查到圆盘的质地是一种特殊的压缩纸板以刀模切削而成。造纸厂的人说这种压缩纸板非常坚硬,一般不用刀模切削,因为会损坏刀模。A排查城里的刀模店,查到一家毛绒大衣店曾经用某家刀模店的刀模削过这种纸板。

A追到毛绒大衣店,店里的人告诉他黑色圆盘是缝在大衣里用来固定纽扣的,一定是和凶手和A发生打斗时遗落在现场的。只要查到最近购买大衣的人,就可以找到凶手。

A被G的人袭击,为了寻求保护他跑到D的合伙人H那里。A告诉H事情经过,H觉得事态严重去给地区检察官打电话……

真凶
凶手是H的太太,她嫉妒A和H有私情因此杀死了A。H因为要竞选参议员所以托G压下此事。C太见到圆盘时脸色骤变是因为她认得那是固定纽扣用的,害怕别人怀疑她。
 

Posted by on April 24, 2009 in story

Leave a comment

Helen McCloy, The Pleasant Assassin and Other Stories of Dr. Basil Willing (2003)

Crippen-Landru出版的Helen McCloy短篇集,收录了作者40-70年代发表在EQMM上的10部短篇,均以Dr. Basil Willing为侦探。

1. Through a Glass, Darkly (1948)

后面我会介绍作者的同名长篇,此处略去。

2. The Singing Diamonds (1949)

之前在The Singing Diamonds and Other Stories里面有介绍。

3. The Case of the Duplicate Door (1949) aka Into Thin Air (1965)

大富翁从飞机上失踪。飞行员说机舱有两扇门,一个通向厕所,一个通向外面,大富翁一定是在飞行途中开错了门掉出去了。

证词漏洞
飞机降落的时候两扇门都是关着的,如果在空中开门,门不可能自己关上。

4. Thy Brother Death (1955) aka Shock Tactics (1957)

A男带Dr. Willing到他的办公室,里面电话响,A接电话了解到他妻子有紧急情况。二人赶到A家,发现A的妻子已死。A真的有不在场证明吗?

诡计
A先杀死自己的妻子,然后从家里给自己的办公室打电话,不把话筒放回去,办公室的电话就会一直响着。

5. Murder Stops the Music (1957) aka The Silence Informer (1958)

AB去C家请C在几天后的派对上演奏,一条狗跟着他们进了门。说话间狗弄脏了A的衣服和C的地毯。A和C都以为狗是对方的,结果发现是外来的狗。狗被人杀死。派对上灯光突然熄灭,C被人杀死。

推理
凶手是B。他很久以前住过C的房子,他的狗因为认得这个房子所以自己进了屋,后来他怕暴露身份把狗杀死了。他说话中暴露出他的法语语法,引起Dr. Willing的怀疑。他给C寄邀请函寄到错误的信箱,那是多年以前他的信箱号。B杀人之前用脚把两条电线踩到一起,造成短路,然后在黑暗中拉下总闸,替换保险丝,让人以为凶手是站在总闸附近的人。

6. The Pleasant Assassin (1970)

警方查到线索某大学教授私下跟学生贩毒,但是没有证据。Dr. Willing受警方委托到据点参加学生派对,期间他看到一个学生打电话768-5829,但是没有说话就出来了。警察查到这个电话是一个叫做League for Spiritual Development的公司,Dr. Willing马上判断那里有事毒品交易。警方赶到现场抓了现行。

推理
League for Spiritual Development缩写就是LSD(一种迷幻药)。学生打电话的时候没有想,说明他记得很牢,可是这个电话号码并不好记。Dr. Willing意识到768-5829代表POT-LUCY(美国电话号码盘上一个数字对应若干个字母)。Pot是大麻,Lucy是LSD(Beetles有一首很流行的歌叫做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因为首字母是LSD,后来大家就用Lucy指代LSD)。

7. Murder Ad Lib (1964)

A杀人前给自己准备了不在场证明,说自己当晚一直和父亲在一起。案发当晚A的父亲心脏病发作死掉了。警察找到A,认为他应该还不知道自己父亲死亡的消息,如果他还说和父亲在一起,恰好会暴露他说谎。出乎警方的意料,A竟然知道自己父亲死了,他的同伙用什么方法告诉他的呢?

推理
A的同伙在A进屋时在钢琴上弹了七个音,ABEDEAD,意思就是Abe Dead。

8. A Case of Innocent Eavesdropping (1978)

有证人说从小洞里看到凶案经过,Dr. Willing指出她证词当中的漏洞。

证词漏洞
证人是左撇子,因此她从小洞往外看的时候会用左眼,可是她的左眼视力不好,应该看不到对面房间的钟,这和她之前的证词违背。证人作伪证是为了出名。

9. Murphy’s Law (1979)

A教授和B保安合谋偷窃古币收藏家C的珍稀古币。B进入C的房间,看到桌上有关于古币的介绍,便自作聪明地收了起来,打算复印一份,以增加古币的卖点。没想到正在这时C和D进入房间,D说要把一枚世界上最古老的钱币卖给C,B无机可乘只好离去。A和B一起复印介绍材料的时候复印机突然发生故障,复印了无数材料之后起火。A只好去销毁材料。B发现他把自己的枪落在C的房间,回去取枪却在房间里发现C的尸体。

真相
A教授为了偷取“世界上最老的硬币”,以处理复印材料为由溜到C的房间打死了他。该硬币其实是假货。

本作没有什么推理,最后的结论也不牢靠,好在故事非常幽默。

10. The Bug That’s Going Around (1979)

旅馆里连续有人得了奇怪的病死亡,一个Nobel奖得主也不能幸免于难。Dr. Willing在电话便笺上看到奇怪的涂鸦,发现和某个实验室的微生物一样。

真相
某科学家为了杀死Nobel奖得主通过空调散播病毒。

本集中最好的几个故事是1、2、5、6、9。

 

Posted by on April 23, 2009 in collection

Leave a comment

Helen McCloy, Better Off Dead (1949)

Dell 10c的单行本中篇小说,只有64页。又名Of Time and MurderLife is a Brutal Affair

男主人公A以化名回到过去的小镇,这里有B男C女和他们的小孩D,以及E男F女夫妇。数年前小镇上发生一起凶案,大家以为A死了,A此次回来就是调查当年的案发经过。

A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开会。当年BC夫妇收留了无家可归的A,并给他一份临时工。EF夫妇把一个音乐柜卖给BC,付款之后大家去游泳,回来以后却发现钱不见了。大家怀疑是A偷的钱,A矢口否认,之后河里出现疑似A的尸体G。

大家认为A死了,可是E之后陆续收到神秘人给他寄来的钱,E猜测A没死。A公布了自己的真实身份。A说自己当年被人击中后脑倒在水里,因为害怕而逃离小镇。

案发前C在小屋看到不认识的男人G,回家告诉B,B却说C什么都没看到,还说如果有人问起他在哪里,C就说B一直和她在一起。C由此认为B是杀人犯并和B离婚。

B被人杀死。E告诉A,B生前曾经听临死的G说“你的妻子是杀人犯”,因此以为C是凶手。B为了掩护C和E一起把G的尸体丢进河里。B让C说他一直和C在一起是为了给C提供不在场证明,而不是为了给自己提供不在场证明。

真凶
凶手是F,她在法国杀过人,隐姓埋名来到小镇。包音乐柜的报纸上写了她的杀人案,她害怕自己的过去曝光因此试图打死看到报纸的A。G从法国追查F的下落到了小镇,被F灭口。G临死前看到B以为B是F的丈夫,因此跟B说“你的妻子是杀人犯”。偷钱的人是小孩D,当时A帮她做洋娃娃的小屋,需要一些纸做壁纸,D就拿了装钱的包裹想用上面的包裹纸。后来大人们追查钱的下落,她出于害怕把装钱的包裹烧掉了。

本作篇幅不长,出场人物也不多,但情节相当紧凑,比很多灌水的长篇小说要强得多。虽然最后的凶手身份不难猜,但是结局还是有足够的转折。值得推荐。

 

Posted by on April 22, 2009 in novelett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