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场人物:
- 深野あずさ:私立比企高中三年级学生,图书委员。
- 辻玲人:私立比企高中语文教师兼图书管理员,该校毕业生。
- 東堂美緒:私立比企高中体育教师,该校毕业生。
- 久宝寺肇:私立比企高中语文教师兼图书管理员,著名推理小说家。已故。
- 田中京香:私立比企高中三年级学生,图书委员。
- 伊達遥:私立比企高中三年级学生,图书委员。
- 三条柚:私立比企高中三年级学生,图书委员。理事长的孙女。
- 三条友道:私立比企高中理事长,柚的祖父。
- 煙ヶ谷武司:久宝寺的责任编辑。
- 柏原太一:私立比企高中体育教师,该校毕业生。
- 九曜:刑警。
- 沙奈枝:玲人的前女友,八年前自杀。已故。
【序章】深夜的私立比企高中。图书委员深野あずさ发现北教学楼储物间的门从外面被白色牛皮胶带封住。体育老师東堂美緒和语文老师辻玲人赶到,撕开胶带进入,发现学生三条柚倒在里面。辻玲人怀疑是一氧化碳中毒,打开了窗户。辻玲人对あずさ低语:这和已故作家久宝寺肇遗稿中的杀人方式一样。あずさ决心侦破此案。
图书委员深野あずさ和田中京香接受辻玲人老师的委托,寻找已故图书管理员久宝寺肇的遗稿。久宝寺是著名的推理小说家,不久前因癌症去世。图书委员伊達遥因为临近大学考试,不愿帮忙。あずさ在保险柜上的纸箱里发现了一份大约五页的原稿,这是久宝寺广受欢迎的《侦探左近》系列的最新作品大纲,日期是他去世前不久的 12 月 1 日,内容是名侦探左近和助手ひな访问母校私立如月高中,学生会长藤野優愛在储物间内使用煤炉自杀,最后附有“给读者的挑战”。あずさ、京香与三条理事长及其孙女三条柚会合,柚阅读了大纲。辻玲人接到久宝寺的责任编辑煙ヶ谷武司的电话。煙ヶ谷对找到遗稿表示感谢,但指出只有大纲信息太少,认为应该还有解答篇,并告知周末会亲自来学校寻找。煙ヶ谷问起久宝寺八年前停止写推理小说的原因,玲人表示不知情。玲人回到家,想起八年前上高中时恋人沙奈枝自杀的事件,久宝寺正是因为那件事而停止了推理小说的创作。
【幕间一 小说家告别之前】久宝寺肇预感自己时日无多,将以前的学生辻玲人约到咖啡馆,想要将某件事托付给她。辻玲人的朋友很多,包括东堂、柏原,还有一个已经去世的孩子。久宝寺担心学校会发生两起杀人事件。
傍晚 5:15 左右,体育老师東堂美緒发现北教学楼储物间的门从外面被牛皮胶带封住。她跑到图书室叫来辻玲人和あずさ,三人撕开胶带进入,发现三条柚倒在里面。辻玲人叫了救护车,あずさ留在现场。不久,柏原太一等老师和警察赶到,九曜刑警开始询问情况。柚的死因推测为煤炉引起的一氧化碳中毒,死前服用了安眠药。着火时间推断在下午 2:00-2:30 之间,那段时间柚正在三楼电脑室与海外高中进行在线通话。案发现场二楼储物间附近的走廊有监控摄像头,案发时间段没有拍到任何可疑人物,手法疑似模仿久宝寺遗稿的杀人案。
第二天,あずさ与辻玲人、東堂美緒一起着手调查。警方认为遗稿存在诸多疑点:缺少嫌疑人,标题使用复数形式,“给读者的挑战”内容奇怪等。警方怀疑犯人是从走廊侧的窗户侵入,但没有物证。京香证实柚在下午 2 点前前往电脑室,当时并无异常。あずさ等人推测犯人是从第二操场一侧的窗户侵入,当时在操场的柏原老师嫌疑最大,但侵入方法不明。あずさ、伊達遥、辻玲人前往理事长办公室,理事长提到八年前沙奈枝的自杀事件,认为也许是杀人。
【幕间二 小说家告别之前】久宝寺向玲人讲述了他对死亡的看法,以及对语言和小说创作的思考。他在写作的时候把读者当作名侦探,认为推理小说能够拯救读者的灵魂,玲人却说沙奈枝没有被话语拯救。
周五傍晚 5:30 过后,田中京香等四名学生在第二操场的体育器材室发现一具新的尸体,死者是久宝寺的责任编辑煙ヶ谷武司,死因与柚相同,推测为煤炉引起的一氧化碳中毒,体育器材室的门从内侧被牛皮胶带封住。虽然看起来像自杀,但九曜刑警认为缺乏自杀动机,且情况可疑,判断这也是一起模仿杀人案。煙ヶ谷上午与玲人见过面,之后去图书管理员室寻找遗稿的结局,随后行踪不明。警方比对门上胶带残留的指纹。
次日周六,あずさ、辻玲人、東堂美緒再次碰头。辻玲人告知警方正在进行指纹比对,案件可能很快告破,但あずさ坚持作为侦探亲自查明真相。体育器材室前的地面照片显示,有多人的足迹和两种深浅不同的轮椅辙痕。三人前往理事长办公室询问,但他以身体不适为由不愿多谈。あずさ打电话给京香,询问昨天发现尸体时的详细情况,京香冷静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挂断电话后,あずさ怀疑有人说谎。
【幕间三 小说家告别之前】久宝寺对玲人说,小说的登场人物有时会借鉴现实中的原型,甚至借用名字中的文字。久宝寺请求玲人在他死后来学校当继任者。
周六下午,あずさ在辻玲人、東堂美緒、九曜刑警等人面前,揭示了案件的真相。
一所高中里连续发生两起死亡事件,包括一起自杀胶带密室(外侧)和一起他杀胶带密室(内侧),均模仿已故推理作家的遗稿。第一起诡计构思大胆,第二起诡计是老梗。作品探讨了死亡与重生的沉重主题,作为青春推理小说略显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