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impossible crime

Pierre Boileau & Thomas Narcejac, The Tube (1959)

【第一起密室消失】

科学家A和B聊天时听到实验室里传来一声枪响,奔过去发现科学家C中枪身亡,盛有原子能装置的管子失窃。凶手不见踪影,凶器也不见。出口有门卫监视,确定无人逃出。

管子如果落到不法之徒的手里,可以毁掉大半个巴黎。警察立即出面调查此事。警察P了解到C早上收到过一封挂号信,在信封上查到一枚指纹,属于一个有前科的小偷D。

【第二起密室消失】

警方查到D的行踪。P和A跟踪D到一幢住宅,听到里面传来一声枪响,两人马上冲进去,发现D倒在血泊中。A守住唯一的出口,P把整个房间搜了一遍,却找到不到凶手的踪影!

D身受重伤却没有死。P在医院问他是谁向他开的枪,D说是一个穿着雨衣的人,他不认识,其他的不肯多说。D中的子弹和C一样。

【第三起密室消失】

D伤愈出院。P悄悄地跟踪他来到C家,C的遗孀E在家。D进入C家,过会儿从房子里传来撞门的声音。P和A怕D对E不利,马上冲进去,所幸E有所察觉,把自己的房门紧锁,逃过一劫。但是P搜索整个房子却找不到D的踪影!

P和A来到D的家,意外地发现了管子。警方把管子还给实验室,确定没有泄露。P判断D为凶手,他偷出管子以后把它藏在C的家里,因为警方不会搜索死者的住宅。他伤愈以后去C家是为了取回管子。

【第四起密室消失】

警方本可以就此结案,但P潜意识里觉得E仍有危险,决定继续保护E一个星期。P和A来到E住所。A看到有人在后院,出去查看,这时传来一声枪响,P马上看住楼下,A上楼查看,发现E已中枪而亡。两人搜索整幢住宅,凶手消失不见!E死于同样的子弹。

第一起密室的解答
凶手是A和E。C发觉A和E有染,和A发生口角,两人拔枪,A先出手把C打成重伤。A离开现场和B在一起,C苏醒过来,听到外面有人,想叫人过来,便拔出自己的手枪对窗外开了一枪,随即失血而死。A和B听到C的枪声来到现场,A偷偷藏起C的手枪。
第二起密室的解答
E对D开了枪,藏在楼下的厨房里。A看住楼下,P上楼搜索的时候,A把E放了出去。D因为想勒索E所以没有招出实情。
第三起密室的解答
D来到E宅是为了勒索E。E发觉P在外面,便放D进了自己屋子,藏在大衣柜里,然后从里面撞门,做出有人要破门而入的假象。第二天把D放出。
第四起密室的解答
A先杀死了E,假装看到后院有人,趁机离开P,自己开了一枪,再假装听到枪声上楼。P后来在屋里找到了第二发子弹,成为起诉A的决定性证据。

这本书篇幅不长,节奏飞快,因为从法文翻译过来,没有冗长的句子,读起来毫不费力,是五颗星的不可能犯罪。我接下来对Pierre Boileau的最高作Six Crimes sans Assassin充满期待。

 

Posted by on February 7, 2009 in impossible crime, novel

1 Comment

Milward Kennedy, The Man Who Rang the Bell (1929)

公寓住家A在给朋友打电话,突然听到门铃狂响,出门一看,倒下一具尸体。A马上叫楼下的门丁B看住现场。警察赶到,发现死者背后插了一把刀子。初步调查表明门铃响后现场没有办法出入,呈现密闭状态。二楼的逃生通道虽然可以通向外面,但是只有三把钥匙,两把在玻璃窗里,要打碎玻璃才能取出,另外一把在公寓主人C手里。C声称自己没有使用钥匙,而且逃生通道的门被油漆糊住了,说明没有使用过。

警方发现住家D曾经在案发时从自己的窗户出去过。仔细调查发现他与一起珠宝失窃案有关,但是不该是杀人凶手。这条线断了。

警方从证人口中得知门丁B在案发时曾经开小差出去了,B因为怕被C知道了解雇,所以一直没敢说。这样一来B就有了不在场证明。可是住家E夫妇说他们进楼的时候看到了B,究竟是谁穿起了B的制服冒充?

警察指控C的推理
C冒充为B把死者引上楼,完成杀人,按下门铃,从逃生通道逃到外面,再从外面回来。用热风机一类的东东把油漆烘干。
C随后道破真凶及其诡计
凶手是A。他一边打电话一边用自己的手杖接通电铃的两根线,完成自己的不在场证明(既然在打电话,就不可能按门铃)。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A把刀鞘藏在了电表里,还把自己的指纹留在了刀鞘上。天底下有这么白痴的凶手吗???

总的来讲是一部不错的早期不可能犯罪。

 

Posted by on February 5, 2009 in impossible crime, novel

Leave a comment

Mike Ashley, The Mammoth Book of Perfect Crimes and Impossible Mysteries (2006) Part 5

21. Richard A. Lupoff, Benning’s School for Boys

一人死在里外上锁的密闭房间里,头上有钝器伤痕,室内有一杯咖啡。

诡计
死者与凶手联合上演被袭假戏,死者从里面锁上门,凶手从外面锁上门。死者喝了凶手准备的咖啡而死。

22. C. Daly King, The Episode of the Nail and the Requiem

这个短篇我接下来会在The Curious Mr. Tarrant中介绍。

23. William Krohn, The Impossible Murder of Dr. Satanus

非常精彩的不可能犯罪。A早上7:02从11层进入电梯,45秒后电梯未经停留降到1层,打开的时候A已经死了!电梯里没有别人,顶上的逃生口从里锁住!

诡计
A事先调快了自己的手表10分钟,起床时让妻子递给自己手表,他妻子于是以为他7:02进入电梯,其实当时只有6:52。A让电梯下到一楼,自己从上面的逃生口爬出来,在2楼叫电梯上来,然后关上逃生口,上到9层,去谋杀B。他的本意是制造自己的不在场证明。没想到手枪被B夺去,反被B打死。B为了处理尸体,把尸体丢进电梯,让电梯自己降到1楼。

这个故事和西泽保彦《解体诸因》里面的电梯杀人案有异曲同工之妙。

24. Peter Tremayne, The Stuart Sapphire

在有人监视的房间里丢失了一颗宝石。

诡计
宝石的主人自己从窗户把宝石丢出去给下面的人。

25. Peter Godfrey, The Flung-back Lid

活人进了缆车,当缆车运行在空中的时候死了!

诡计
死者开愚人节的玩笑。当缆车到站的时候,“死者”蹦起来大喊”April Fool!”看到这个场景的人迷信地以为是诈尸,结果真的把他打死了。汗……虽然前面有铺垫,还是很囧。

(未完,待续)

 

Posted by on February 2, 2009 in anthology, impossible crime

Leave a comment

David Duncan, The Shade of Time (1946)

迷诡上的bobo前两天问起这本书,顺手写个书评。

这本书在几大密室书单里都有出现,评价颇高。我觉得这本书评价高的原因主要不是它的诡计或者布局有多么的惊人,而在于它与众不同的的变格风。如果西方也像日本似的搞个什么“四大奇书”的评选,我想这本书肯定可以入围,另外Umberto Eco的The Name of The Rose和Daly King的Obelists at Sea我想也会上榜。

还是先从故事梗概讲起。

n年前物理学家A在房子里被箭射死,嫌疑最大的B被判入狱。最近B从监狱里放出来了,当年所有的证人碰巧又都集结在命案发生地。B声称自己是被冤枉的。

当年的推理是这样的:现场门窗呈现密闭状态,因此箭不可能是从远处射入,只能是凶手进入实验室射死A。命案发生前后只有B有一段时间无人监视,所以凶手只能是B。

B声称自己找到了远距离杀人的方法,并在大家的注视下射出一箭,那支箭竟然穿过门上的玻璃,射进了实验室!这时一个人出现在门口,栽倒在地。大家冲到门口,打破门上的玻璃,伸手从里面打开门,发现箭正射在C的身上,他已经死了!

稍后的尸检发现C死于脑部钝器重击,箭伤并不是致死原因。B解释了自己的手法。

B的手法
在玻璃的角上切下一小块三角形的玻璃,从那个缝隙将箭射入。(神射手,寒……)之后大家急于破门而入,敲碎了玻璃,死无对证。

B的推理只是为了引出当年的真凶,并不是真正的解答。大家重新分析当年的案情。D通过调查实验室里的照片替B开脱了嫌疑。

D的推理
照片上都有记录时间。有一张照片上有一片阴影,那是凶手的影子,由此可以推断出真正的作案时间。那段时间里B有不在场证明。

随后真凶伏法。

真凶
凶手是D。他在命案重现的时候看到C出现在门口,回想起当年的那一幕,心理发生错位,认为当年死的不是A而是C,说了一句话”but it was A!”。通常人在这种情形下会说”but it IS not A”(太subtle了)。之后他心里为了填补A的空白,人格发生转移,自己变成了A。

现在我们跳出诡计来分析一下这本书的写作特点。这本书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理系推理”,还有一个是变格派中常见的“多重人格”。

(一)理系推理,就是在推理过程中融入大量有关无关的理科知识。这本书的第一个被害者是物理学家,作案现场更是在实验室,主要的证据——实验胶片,也是实验室里才能找到的东东。全书从头到尾大谈特谈atomic displacement theory、Zeno的运动观等等,虽然跟案情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

(二)多重人格,是指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外界条件下,表现出迥然不同的性格,甚至可能表现成完全不同的人。这不是什么新奇的概念,早在1886年,Stevenson在她的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就塑造了这样一个白天是科学家,晚上是恶魔的形象。这个概念后来被日本人用滥了,反而不再有趣。本书的杀人凶手在看到错误的现场重建之后,为了填补当年被害者的空白,把被害者的人格转嫁到自己身上,是“人格转移”的范例。

现在提到“理系推理”,大家会第一个想到森博嗣。我这里想说的是,“理系推理”绝对不是日本人或者森博嗣的发明。森博嗣1986靠《全部成为F》出道,David Duncan比森博嗣足足早了40年,Arthur B. Reeve、R. Austin Freeman等人的科学破案短篇就更早了。如果说Reeve里面的科学知识只是破案手段而不是主题,那么Duncan这本书绝对是货真价实的以科学为主题的理系推理。有趣的是,《全部成为F》里面的杀人凶手具有多重人格,这本书里的杀人凶手最后也发生了人格转移。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森博嗣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本书的影响?

和森博嗣不同的是,Duncan本人大概不是科学家。他在题献里面特别感谢Pacific University的Dr. Mortensen,似乎说明他本人不懂物理。他在书里对专业知识的探讨也只停留在“民科”的程度。这一点和心理学家Daly King和符号学家Umberto Eco相比就差得远了。

 

Posted by on January 23, 2009 in impossible crime, novel

Leave a comment

Mike Ashley, The Mammoth Book of Perfect Crimes and Impossible Mysteries (2006) Part 4

16. Will Murray, Observable Justice

一女在睡眠中死去,像是得了睡眠性麻痹(sleep paralysis),她的老公是一个遥视(remote viewing,一种特异功能)专家。

诡计
警方得到一盘磁带,有死者临死前的录音。睡眠性麻痹患者发病时不会说话,因此死者一定是被谋杀的。她老公是凶手,拿枕头把她闷死的。

17. J. A. Konrath, On the Rocks

密室杀人。门上了安全链,还被沙发从里面堵住。

诡计
安全链解下来,只上了一个螺丝,很松的挂在墙上。用绳子绕住沙发腿,从门外下面拉绳子,把沙发拉到门后。使门打不开的是沙发而不是安全链。

18. H. Edward Hunsburger, Eternally Yours

不断收到死人寄来的信。

诡计
邮差搞鬼。

19. Lois Gresh & Robert Weinberg, Murder in Monkeyland

密闭实验室里的杀人。

诡计
凶手控制微小的机器人从墙壁和天花板的裂缝里飞进密室,小机器人再组装成大机器人,释放出毒气。

20. Arthur Porges, No Killer Has Wings

不错的故事。死者被钝器击中脑部,死在沙滩上,沙滩上只有死者和他的狗的脚印。凶器随后找到,是一根手杖,顶部沾有死者的血和头发。

诡计
凶手用十字弓射出手杖击中死者脑部(如果是用抡的话,会在手杖侧面而不是顶部留下血迹)。之后,死者的狗把手杖叼回。

(未完,待续)

 

Posted by on January 16, 2009 in anthology, impossible crime

Leave a comment

Mike Ashley, The Mammoth Book of Perfect Crimes and Impossible Mysteries (2006) Part 3

11. Edward D. Hoch, The Problem of the Black Cloister

二十多年前修道院着了一场大火,烧死一人。当年修道院的大门如今在一个战争债券的募集会上拿来拍卖,组织者请了A和B做即兴表演。B装扮成纳粹军官,站在门边向A开了一枪,主持人说:“如果大家不买战争债券的话,类似的事情就会发生!”结果A真的死了,身上没有任何伤口。

诡计
当年修道院大火死的那个人其实是A开枪打死的。B看到门上的弹孔,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决定替死者报仇。B装扮成死者的模样,站在修道院的大门边对A开空枪,把A吓死了。

12. Edward D. Hoch, A Shower of Daggers

A在冲淋浴,B在外面等着,A大叫一声,B掀开帘子发现A倒在澡盆上,背上插了一把刀子,到处是血,澡盆里另外还有一把匕首。现场有一扇窗子但是关着的。

诡计
A看到自己的仇人C在外面等她,便设计假装受伤,好能逃脱现场。她进浴室洗澡的时候带了两把匕首,一把真的,一把道具匕首(头能缩回去,能粘在身上,还能喷血)。她的本意是用道具匕首假装被刺,然后等B叫警察的时候换成真的匕首。结果她在澡盆里滑倒晕厥,真匕首掉在澡盆里。B打电话报警的时候C从窗户闯入,用真匕首刺死了A。

13. Robert Randisi, The Hook

连续杀人案。受害者表皮基本完整,但是内脏都被掏空!

诡计
凶手是变态的古埃及学专家。在古埃及人们可以把人的大脑从鼻孔里掏出来。

14. Max Rittenberg, The Mystery of the Sevenoaks Tunnel

有人从行驶的火车车厢里跳车而死,只是简单的事故吗?

诡计
凶手放了一群马蜂进车厢,受害者惊恐之下跳出车厢。

15. William Le Queux, The Red Ring

简单的毒杀案。

诡计
用针管从脖子注射毒药。

(未完,待续)

 

Posted by on January 15, 2009 in anthology, impossible crime

Leave a comment

Stuart Palmer, The Puzzle of the Pepper Tree (1933)

这本书里出现了两桩不可能犯罪,Robert Adey的密室圣经居然没有收录。

A先生在飞机上大叫“我不想死”,结果飞机降落的时候真的死了!他上飞机以后没有人接近他,他是怎么死的?

飞机降落在小岛上。老处女侦探Hildegarde Withers认为A不是自然死亡,通过自己的警察渠道了解到有一个人C出价$15,000买凶杀A。她又在下水道发现一条口香糖,由此猜测有人在口香糖里下毒。A的保镖B先生坐轮船也到了小岛上,警方怀疑B为了钱出卖了雇主。

警察要进一步验尸的时候,发现尸体从停尸房里消失了!警察在小岛上四处搜寻尸体却找不到。Hildegarde Withers逐一调查飞机上的乘客,发现很多线索(其中有不少red herring)。一对蜜月夫妇仿佛很久以前就已经结婚,停尸房外面有一个脚印,好像是另外一个乘客的……

Hildegarde Withers找到买凶的C,发现他给自己的邮局信箱寄了一个信封。Hildegarde Withers想办法到邮局搞出了那封信,发现里面是$15,000,她猜测这是C付给凶手的酬劳,于是将信封调包。

Hildegarde Withers通过观察找到了A的无面尸
Hildegarde Withers发现有一棵pepper tree的树枝转了方向,推断这棵树最近被挖过,凶手把尸体藏在树下。因为树下的土地酸度非常高,所以尸体挖出来面部已经腐蚀得不成人形,形成了无面尸。

Hildegarde Withers很幼稚地拿着信封去找C,让他供出凶手是谁。C将Hildegarde Withers绑了起来,关在壁橱里。C拿着自己的手枪出去了,之后不久被打死在走廊里,手里握着自己的手枪。

警察调查C的手枪,发现上面没有指纹。警察召集了所有的嫌疑人,逐一检查他们手上的火药反应,发现他们全都没有火药反应!就算戴了普通的手套,也一定能在手上查出火药反应,难道凶手戴了铁手套?这是又一桩不可能犯罪。

真凶诡计以及尸体搬运之谜
凶手是蜜月夫妇,他们把口香糖浸泡在毒药里,毒死了A。但是A的真实身份其实是B的保镖,B才是真正的雇主。A死了以后,B为了继续混淆身份,防止别人查验尸体真身,将尸体偷出埋在树下,制造成无面尸。也就是说,杀死A的人和转移A尸体的人不是同一个人。

蜜月夫妇杀死C的时候,手上涂了一层涂料,这样就不会留下指纹,也不会有火药反应。

作为一部早期作品,整部小说融合了不少经典诡计,虽然推理不够严密大气,但行文幽默诙谐,总的来说还是相当成功的。

 

Posted by on January 13, 2009 in impossible crime, novel

Leave a comment

Mike Ashley, The Mammoth Book of Perfect Crimes and Impossible Mysteries (2006) Part 2

6. Peter Crowther, The 45 Steps

一人在密闭的厕所隔间里中毒身亡。

诡计
毒下在大便纸上,汗……

7. Douglas Newton, Contrary to the Evidence

A在B的门口,B在屋里和A相距一定距离,这时B从椅子上起身倒地死掉了。整个过程中有人在远处监视A,B身上找不到伤口,现场也找不到凶器,难道是自然死亡?

诡计
A用空气枪射出带毒的橡皮子弹,之后在现场丢下一根铅笔,让人以为橡皮是铅笔头上的。行凶以后他把空气枪从窗户丢出去了。

8. William Brittain, The Impossible Footprint

一人只剩左腿死在雪地里,不远处他的右腿卡在捕熊夹里,看样子他被捕熊夹夹断了右腿,拖着身子爬了一段距离,终因失血过多而死。但是奇怪的是在尸体旁边有一个清晰的右腿脚印,这是怎么回事?

诡计
凶手争执中砍断死者右腿,死者失血过多而死。凶手为了掩盖杀人事实,将右腿卡在捕熊夹里,消除沿途足迹,伪装事故现场。但是他漏掉了一个脚印。

9. Laird Long, Three Blind Rats

抢劫案现场的录像拍下了嫌犯的身影,可是该嫌犯几天就已经死了,怎么可能?

诡计
有人伪装嫌犯。

10. John Basye Price, Death and the Rope Trick

非常精彩的故事。所谓Indian rope trick是指让一根绳子凭空竖起来,然后一个人顺着绳子爬上去。在有证人在场的情况下,有人实现了这个表演,当表演者爬到绳子顶端的时候,突然消失了。更为离奇的是,一段时间后大家在几里外的海滩上发现了表演者的尸体!

诡计
“绳子”其实是磁铁做的,舞台下面另有一个巨大的电磁铁,互相排斥便使绳子升到空中。表演者在演出开始前溜走了,“爬绳”的是一个充满氦气的假人。假人升到顶端的时候,下面有人开枪把它打破,就完成了消失的把戏。

(未完,待续)

 

Posted by on January 8, 2009 in anthology, impossible crime

Leave a comment

Mike Ashley, The Mammoth Book of Perfect Crimes and Impossible Mysteries (2006) Part 1

The Mammoth Book of Locked-Room Mysteries and Impossible Crimes之后,又一部大块头的不可能犯罪短篇集。

废话少说,内容介绍。

1. William F. Smith, An Almost Perfect Crime

一人走进加油站的电话亭,在众目睽睽之下身中冰锥而亡。

诡计
凶手在电话亭的电话本架子下面伸进一根管子,用加油站的气泵通入压缩空气,射出冰锥。冰锥一开始的时候被电话本挡住了,所以死者进入电话亭的时候没有发觉。

2. Joseph Commings, The X Street Murders

老板的秘书收到一封信,上面写着“11:30准时交给老板”。秘书于11:30进入老板办公室,这时三声枪响,老板身亡。事后打开密封的信封,赫然发现行凶的手枪!

诡计
老板之前就被打死了,手枪封在信封里,三声枪响是事先录好的录音。

3. Mary Reed & Eric Mayer, Locked in Death

马戏团的凶杀案。A和B一起死在密室中,A的尸体向B伸出手,而B的脖子上一圈红印,看上去好像是A把B掐死的。可是尸体如何能够杀人?

诡计
A被狮子咬死,B被蟒蛇绞住脖子而死,蟒蛇之后从墙上的小洞溜走了。

4. Gillian Linscott, Wingless Pegasus

在一座小岛的海边发现一匹马和一具尸体。小岛和陆地隔着一条浅滩,看样子是马自己游过去的,问题是那是一匹阿拉伯马,绝对不可能沾水,是怎么过去的呢?

诡计
A骑着公阿拉伯马,B骑着另外一匹母马,公马发情,追着母马跑过了浅滩,B从马上掉下来摔死。A想骑公马回去,却发现公马完事儿以后再也不肯沾水了,无奈之下A只好留下公马,换乘B的母马回去。

5. Vincent Cornier, Duel of Shadows

这个集子里我个人最喜欢的一篇,让我对接下来Crippen-Landru的Vincent Cornier短篇集充满期待。

一声巨响,一人在密室里被子弹击中。案发时没有人能进入密室,更不可思议的是,经鉴定击中死者的是一颗两百多年前的子弹!

诡计
两百年前树林里有过一场决斗,子弹射入一棵榆树的树干里。多年以后树干的伤痕早已长好,子弹连同榆树形成的沼气被一同封在了树干里。之后榆树被做成了家具,又被劈成了柴火。有一天被人拿来烤火,沼气受热之后遇到空气产生爆炸,射出了子弹。

(未完,待续)

 

Posted by on January 7, 2009 in anthology, impossible crime

Leave a comment

Edgar Wallace, The Clue of the Twisted Candle (1916)

侦探小说作家A接到一封催债信,债主B威胁他必须马上还钱,不然就要杀死他。A的朋友大富翁C建议他赴会时带上手枪自卫,与此同时,C告诉B和A会面时要采取什么行动。A和B面谈时,B掏出手枪恐吓A,于是A也掏出手枪,结果枪膛里连续射出四发子弹,将B打死。A向Scotland Yard的警官T. X.自首。

T. X.提出看催债信,却发现信纸已经自燃。A被投入监狱。警方发现B还有另一处寓所,上门搜查后发现B胁迫A的证据。法院改判A无罪,要将他释放的时候,C却已抢先买通狱卒,将A救出。

两年后的某晚,大富翁C接见了一位神秘的访客。访客下楼时,一位仆人听到门闩咔嗒撞上,按照C一贯的习惯,他晚上将不再见任何人。不久警方接到C的电话,拾起听筒却无人说话。警方赶到现场,破门而入,发现C死在自己的房间里。

C的房间安全措施严密,如同保险箱一般,门口有一条厚重的金属门闩,从外面无法锁上。警方在现场地上发现两根熄灭的蜡烛。究竟是谁用什么方法杀死了C?

诡计
凶手是A。他用一根蜡烛架起门闩,等蜡烛烧尽时,门闩会自动搭上。另一根蜡烛则用来触发通往Scotland Yard的电话。A的动机是报仇,因为C害死了他的妻子(小说最后揭露A的妻子其实安然无恙)。

疑问:门闩上不会发现蜡油么?

 

Posted by on January 1, 2009 in impossible crime, novel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