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impossible crime

John Dickson Carr, It Walks by Night (1930)

Carr的处女作。小说开头气氛渲染做的很足,变态杀人狂似乎就在我们身边。浴室里发现一把砌砖的刮刀。

很快有人被杀,整个头被砍掉。房间仅有的两个出入口都有人监视。只有人看到死者进去,却没有人看到凶手进去,也没有人看到凶手出来!

诡计
死者很早就在房间内被杀。凶手的同谋事后冒充死者走进房间,摇铃唤侍者,然后马上从另一个口走出房间。他出来的这个口有一个视觉死角,所以没有被人看见。因为他在屋里逗留时间不超过十几秒,所以他出来的时间正好是大家认为的死者进入房间的时间,这样他反而获得了不在场证明。

书中借用了Edgar Allan Poe的The Cask of Amontillado里面的尸体砌墙情节。金庸在《连城诀》当中copy过同样的情节。

一个很好的review见这里

 

Posted by on February 22, 2006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

John Dickson Carr, The Problem of the Green Capsule (1939)

Carr的小说情节都太复杂。关于内容简介请参考神秘联盟

这本书可以说是心理诡计的最高峰,大小诡计接而连三。举例如下:

诡计举例
低程度诡计:A拿起一杆铅笔写了几个字,然后又拿了一根什么东西写了什么。B认为他拿的是一根铅笔,C认为他拿的是一根钢笔,但是其实他拿的是钟的分针,事后看录影才得以确定。这样的小诡计有很多。

中程度诡计:关于凶案时间,B认为是十二点,C认为是十二点以前。其实他们看的钟只有时针,没有分针,他们看到的分针是时针的影子。

高程度诡计:换人诡计。观众中的一人其实是演员,在黑灯的时候和演员交换身份。

超高程度诡计:事后大家看的录影居然是凶手掉包的预演录影!

Dr. Fell居然可以从心理学家设计的问题反推设问题的初衷,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Posted by on February 14, 2006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

鲇川哲也《相似的房间》(????)

小说题目让人一下子想起Ellery Queen的The Lamp of God,事实上小说里的第一个解释也确实是相同的诡计。但最后的真相是一个最土不过的搬运尸体诡计,让人比较ft。

 

Posted by on February 2, 2006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story

Leave a comment

鲇川哲也《白色密室》(????)

A女到C教授家探访,碰到B男。B男说他刚到不久,发现教授被人用刀刺死。

警察检验雪地上足迹,只有A、B两人的足迹,看来教授是在家中被人杀死。A有明确的不在场证明,于是B成了最大的嫌疑犯,但他没有杀人动机。

真相
B很早就到了C教授家。C教授出门,把B一个人留在家里。因为雪一直在下,所以C教授出门的脚印不久被掩盖。

C在外面被A扎了一刀,坚持回到家里,在雪地上留下了回来的脚印。C为了保持名誉,嘱咐B不要说出他外出的事实。B于是替他保守秘密。B把他自己的鞋子和C教授的鞋子交换,这样雪地上的脚印就变成了B的。

之后A女到C教授家看看他的情况,就发生了开头描述的事情。

侦探星影有一些Sherlock Holmes天外飞仙式的问话,比如:

可是,星影氏没有理会巡官的反问,继续问道:
“我再问一件事。事件当天,有没有听到在现场附近,烧狗猫等事情?”
“有的,有的。”

来来,对比一下Sherlock Holmes在The Silver Blaze里的表演:

“You have a few sheep in the paddock,” he said. “Who attends to them?”
“I do, sir.”
“Have you noticed anything amiss with them of lame?”
“Well, sir, not of much account, but three of them have gone lame, sir.”

怎么样,是不是很像?

 

Posted by on February 1, 2006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story

Leave a comment

鲇川哲也《中国屏风》(????)

某男被枪击而死,房间窗户打开,屏风上有一个弹孔。依弹孔以及死者胸部弹痕之角度来推测,凶手身高应比死者高约十公分。房间里找不到子弹,应该是从窗户飞出去了。真相是什么呢?

真相
真正的凶手是死者无法站立的妻子。她事先把屏风倒过来,坐在轮椅上待她老公弯腰吻她的时候开枪,子弹穿过屏风打在一个枕头里。

我很怀疑子弹怎么会陷在枕头里。

 

Posted by on February 1, 2006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story

Leave a comment

鲇川哲也《矛盾的足迹》(????)

一群推理小说作家在A屋聚会,某女在B屋被杀。两屋之间只有A通向B的女鞋痕迹和B通向A的木屐痕迹。由此推断,死者生前在下雪之后由A到B,在B处被等待的凶手杀害,然后凶手自B回到A。因此凶手必然下雪前在B,下雪后回到A。

但是所有后来在A的人下雪前都在A处。矛盾!

解答
死者的鞋子被松鼠拖走,所以她只能穿木屐从A到B,她去B的时候还没有下雪。凶手穿死者的女鞋从A到B,然后穿木屐回到A。
 

Posted by on February 1, 2006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story

Leave a comment

鲇川哲也《青色密室》(????)

密室杀人,钥匙在房间里。屋里点着蜡烛,因为前一天晚上停电。

解答
警察作案,钥匙是后来放进去的。警察在停电期间有不在场证明,但是他事先知道要停电,在停电之前就点好了蜡烛并把人杀死,造成停电后杀人的假象。
 

Posted by on February 1, 2006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story

Leave a comment

R. Austin Freeman, The Aluminum Dagger (1909)

很有名的短篇。一人被铝杆匕首扎死在密室里。唯一的门从里反锁,窗户距地面四十尺。

手法
用压缩空气来复枪从窗户发射匕首。为了给匕首加上旋转,需要在柄上套一层壳。
 

Posted by on January 6, 2006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story

Leave a comment

Lee Thayer, Q.E.D. (1921)

真是想不到1921年就已经有了这么好的不可能犯罪。Lee Thayer这个女作家一生写了六十多本书,但是今天大多都被人遗忘了。这本Q.E.D.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是一部注重谜题的小说(Ellery Queen后来有一本同名作品)。小说一开头就出现尸体,雪地上只有通向尸体的足迹,而没有其他足迹。检查发现地上的足迹确实是死者生前留下的。死者脖子被利器划开,衣服口袋里有一张支票和一把手枪,手枪开了一发子弹。不仅足迹消失,而且凶器消失!

业余侦探Peter Clancy马上展开调查。和早期很多作品一样,Peter名声在外,警察见了个个肃然起敬,俯首贴耳,鼎力相助。情节毫不拖沓,调查中间甚至还夹杂小段法庭辩论,可以看到后期作品的影子。最后凶手身份揭露并不显得特别意外,因为出场人物不多,关键是那个手法,还是很巧妙的。

手法
凶手A想谋害B,欺骗C女说他和别人打赌玩一个游戏,让C女在户外埋伏,见有人出来大声喊叫。A原先计划B听到叫声会跑过去相救,他事先在两棵树中间拉上很细的钓鱼丝,大概脖子的高度,B跑过时(天色很暗)脖子会被划开。但是临时来了一个人D,结果他成了替罪羊。(这个手法应该是作者原创。《柯南》和《木偶师左近》都抄袭过。)

凶手事后收走钓鱼线,并且留下有B首字母的刀,伪装成B自杀的样子。当然,实际死的是D,凶手并不知道。这样从外人看来好像B杀了D。并且只有通向尸体的足迹,是D奔跑过程中留下的。

凶手最后触电线身亡,很讽刺地,和自己设计的死亡方法差不多(碰到一根wire)。Peter Clancy引了Matthew里面一句很酷的话:”they that take the sword shall perish with the sword.”

小说还是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前Van Dine时期一些不规范的痕迹。比如凶手和死者是远房亲戚,Peter调查出来了,却没有让读者知道。还有凶手身份揭露以后,有两章追捕描写,完全的action,不像黄金时代的小说结束得干净利落。不过最后Peter写的结语还是很有纯本格意韵:

“…But it’s myself, old chap, myself, who’s able to write at the end of this problem — ‘q. e. d.’.”

 

Posted by on October 13, 2005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

Phillips Lore, Murder Behind the Doors (1980)

这本书是个怪物。一方面作者显然巨受Raymond Chandler影响,题献To the late Raymond Chandler,主人公也是一个硬汉侦探,而且时不时地提及The Big SleepLady In the Lake;但另一方面书里出现了三个密室!这三个密室总得来说比较平庸,尤其是第三个,纯粹凑数。

密室说明
  1. 受害者走进一个studio,习惯性地把门锁上,凶手从天窗放下绳子把他勒死。
  2. 用强力电磁铁在室外转动门把手。
  3. 门会自动锁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凶手杀第二个人的动机:因为这第二个人无意间破坏了第一起谋杀案的现场,使它看上去不再是完美谋杀!这个理由真是&$@$#%!

 

Posted by on September 24, 2005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