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impossible crime

Jonathan Latimer, The Search for My Great Uncle’s Head (1937)

主人公A接到Great Uncle(爷爷的兄弟)的来信,邀请他到住处一聚。A在半路碰到一个疯子,到了Great Uncle家才得知附近连日来发生了数起斩首凶案,他看到的疯子就是凶嫌。当晚,Great Uncle死在自己桌前,头颅不知去向,新立的遗嘱亦不见踪影。大家四处寻找Great Uncle的头,却无所获。

之后房子里的管家也被人杀死,同样惨遭切头。警官怀疑是家里人所为,但从主宅到管家住处的泥泞路面上却没有留下可疑足迹。尸检报告显示Great Uncle死前吸入大量氯仿。警官又在Great Uncle的衣领上发现火药。

主人公A半夜看到B将厨房里的鸡丢入湖里。第二天大家发现厨房被翻乱,怀疑疯子还在附近。A揭露B的可疑行径。警察找到了管家的头。

B招认是自己切下了Great Uncle的头。他半夜看到Great Uncle头部中弹死在桌前,并留下一份自杀遗书。Great Uncle生前买了巨额保险,受保人是B心仪的C女士。B为了让C得到保险金,切下了Great Uncle的头伪装他杀。但是他在扔头的时候被管家看见,于是他杀了管家灭口。B的父亲却在这时跳出来说,是他杀了管家,目的是维护他儿子。

真相
凶手其实是另外一人。他先杀死Great Uncle伪装成自杀,后又杀死了管家。B之后切下了Great Uncle的头(为了保险)。凶手骑着牛走到管家住处行凶,因此没有留下脚印。

Jonanthan Latimer的语言极具幽默感,从书名就可见一斑。

 

Elizabeth Daly, Evidence of Things Seen (1943)

A监护病人B的时候看到门口有一只移动的手,冲去走廊时却不见有任何人。A尖叫,C听到叫声下楼查看,发现病人已无呼吸。房间后门似有打开痕迹,但短短几十秒钟的时间,凶手如何能够作案?

诡计
凶手是C。他下楼谎称B已经死亡,将A支开,然后再掐死B。

除了这个简单的诡计,整部小说平平无奇。Elizabeth Daly年过六十才开始写侦探小说,显然构思能力已不如年轻人。

 

Posted by on June 26, 2007 in impossible crime, novel

Leave a comment

石池浅海《紧闭的门扉》(2005)

《文艺春秋》十大推理小说
宝岛社“这本推理小说真棒”第二名
原书房“十大本格推理小说”第二名

本书的设定相当地有新意。故事开头便以reversed mystery的形式具体描写了凶手如何完成密室杀人,所以whodunit和howdunit的悬念都没有了,剩下的悬念就是侦探能否破案,以及凶手的杀人动机和制造密室的动机(whydunit)。不可思议的是,侦探从始至终都没有进入房间,就破解了杀人凶手、杀人手法和杀人动机!到最后房间仍是呈密室状态!这无疑是对密室杀人的一种崭新诠释。

因为开篇就描写了凶手的手法,我这里透露出来,应该不算泄底:凶手用米粒将一个楔形门档粘在门的下方,从外面将门轻轻关上,门档就卡在了门的下部。

凶手制造密室的动机
凶手憎恨死者生前嫖妓,觉得他的器官十分肮脏,因此要让尸体至少过十小时再被发现,这样他的器官就不能移植了。制造密室是为了拖延尸体被发现的时间。

这个想法很有新意,但是有点牵强。

 

Posted by on June 16, 2007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

绫辻行人《月馆杀人事件》(2005)

佐佐木伦子的漫画,设定非常独特,具有绫辻一贯的异想天开风格。女主人公收到从未谋面的外公的请柬,商谈遗产继承事宜。在去火车站的路上汽车抛锚,正好碰到一个过路的年轻人A搭乘同次火车,女孩便搭了他的车。到了火车站,上了火车之后,女孩发现整列火车上只有七位乘客,且全为铁道迷。有的收集时刻表,有的迷恋火车模型,等等。夜间发生了谋杀案,A被匕首插入小腹,死在密室之中。A的手表碎裂,指针定格在1:40am。

火车仍在继续运行,车长打开车门,居然可以直接走进外公的宅邸——月馆!原来火车虽然一直在轨道上转轮,却一点也没有前进,整个列车是被架空的。(只有绫辻能想出这样的设定吧!)

大家进入月馆,发现外公和家仆全被杀死。月馆成为暴风雪山庄。接下来是大幅的试探推理,和铁道迷关于铁道的各种有趣评论。

密室真相
凶手是A。他进入月馆杀死里面的人,回车途中女主人公恰巧猛地一撞门,将车外的他撞翻。他摔倒的时候匕首正好插入小腹。他从车窗翻回密室以后因失血过多而亡。(车窗自里锁住)

A的手表早在晚上就已经停止。晚上8:10pm的时候A曾经看过一次手表,发出了“啊”的一声,那个时候他就发现了手表停在1:40。阴险之处在于,从女孩的角度看手表没有任何问题,因为1:40的指针倒过来看正好是8:10。(这个设定只有在漫画里才能用!)也就是说,A其实不是在死在1:40am,而是在那之后。

这个时间误导的设定,加上漫画叙事的顺序是先交待A死亡,再交待月馆里的人物死亡,成功地让读者以为A死在月馆众人之前,因而一定是有人先杀了A,后来又杀了月馆里的人。实际的顺序刚好相反,是A先杀了月馆里的人,返回自己的包间,并死在里面。这个设定的重点不在于密室,而在于颠倒时间。

怎么样?有没有觉得很熟悉?没错!绫辻原样照搬了The Three Coffins的设定!无耻啊!!!(笑)

感觉整本漫画的推理较弱,亮点在于出场人物全为铁道迷,听他们讨论铁道很有意思。佐佐木伦子的绘画也略显不足。

 

Posted by on June 8, 2007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Leave a comment

Carter Dickson, The Plague Court Murders (1935)

Carr的早期作品,以Carter Dickson的笔名发表,是H.M.的登场之作。此书第一版封面上写的是Inspector Masters Mystery,大概因为那个时候H.M.还没什么名气,所以出版商把配角Inspector Masters当成了主要侦探:)

Carr在这本书里花了大力气渲染恐怖气氛,导致前几章节奏略显缓慢。密室杀人出现之后,调查速度开始加快。本次的密室不仅门闩自内闩上,而且周围的泥地上没有脚印。死者身边掉落一把圆头匕首,身上有匕首划痕。

手法
凶手在窗外的树上向里射入矿盐(rock salt)做成的子弹。死者身上几处浅的划痕是匕首所留,但一处致命圆孔其实是弹孔。子弹射入身体后被血液融化。

老实说我没看出来H.M.如何能够识破这个手法。

这起密室杀人之后又发生了第二起凶杀案,凶手采用了焚烧尸体以掩盖尸体身份的诡计。

 

Posted by on May 2, 2007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

John Dickson Carr, The Man Who Could Not Shudder (1940)

还是以恐怖故事开场。很久以前的一个老房子里有一个管家被天花板上掉下来的蜡烛挂灯砸死了,在烛灯上发现了管家的指印,说明他吊在烛灯上像猩猩一样荡秋千,然后把整个灯拽下来了。。。是这个管家精神失常了吗?还是房子受了诅咒?

几个人应邀到这个鬼屋参加派对。夜里一把老式手枪自己从壁炉上飞起来,把一个人打死了。死者的妻子目睹了整个过程。

Dr. Fell出面来破解这桩不可能犯罪,却在房子里发现更多不可思议的现象。沉睡数十年突然发动的大钟,天花板上自发晃动的烛灯。。。

解答
壁炉里有一个巨大的线圈电磁铁。手枪的hammer设在cock position,也就是“一触即发”的状态,扳机顶在一个小柱子上。远处一拨磁铁开关就触发扳机,导致手枪开火跳起。关于这种老式手枪的工作原理可以参照How Flintlock Guns Work

用这个方法瞄准很困难,所以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事实上碰到那个开关的人并不是凶手而是第一人称叙事者,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触发了机关,结果搞得结尾很像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Carr还特别借Fell之口作了引用)。

突然发动的大钟和自发晃动的烛灯也都是电磁铁发动。很久以前的那个管家看见天花板上的烛灯自发晃动,出于恐惧想让它停下来,所以用手去抓它,不幸被砸死。

小说中还使用了一个经典推理:A给别人加方糖的时候都问要放几块,唯独给B加的时候没有问,说明他们早就认识。我不能肯定是不是Carr首创,但是金田一《亡灵士兵》应该是抄袭了这个推理。另外《侦探学园Q》有一集的密室用了电磁起重机,原理是一样的。

 

Posted by on November 20, 2006 in impossible crime, novel

Leave a comment

Derek Smith, Whistle Up the Devil (1953)

这是一本严格的密室杀人小说,其中不仅出现了两个密室,而且提到了John Dickson Carr的The Three Coffins和密室讲义、Clayton Rawson的Death From a Top Hat、Israel Zangwill的The Big Bow Mystery、Rupert Penny的Sealed Room Murder。很遗憾我没有机会看到Rupert Penny那本。

第一个密室。房间只有门窗两个通道,窗子外面是花园,门外面是一条漆黑的走道,一直连到房子的门厅。走道中间有一个侧窗通向花园,自内锁住。众人在门厅守候,听到房间里传来一声惨叫,跑过去查验,发现门被锁住。开枪打坏门锁,一人被匕首扎死在房中。匕首上没有指纹。

1. 房间的窗子自内锁住。而且外面大雨刚停,如果有人从窗户逃出,一定会在地上留下足迹,可是地上没有任何足迹。因此凶手不是从窗户逃出。

2. 如果凶手从门走出,那么为了从外面把门锁上,一定要用唯一的一把钥匙,可是那把钥匙在死者的口袋中(屋内)。因此凶手不是从门走出。何况凶手就算走出房门,也不可能逃出走道,因为走道的侧窗自内锁住,另一头门厅也一直有人监视。

谜底
凶手有两人:A和B。过程如下:

1. A从花园走到房间窗外,敲窗子让受害者放他进屋。因为没有走门厅,所以进屋的时候没有被旁人发现。他在花园里的足印很快被大雨冲掉。

2. A用匕首杀死受害者,擦掉指纹,把窗户自内锁好,拿走受害者的房门钥匙,在他口袋里留下另一把相似的钥匙,从房门走出,用真钥匙把门自外锁好。

3. A进入走道,打开侧窗,静候在窗外。他站在一个箱子上,没有在地上留下足迹。

4. B和众人检查走道的侧窗。B假装检查插销是不是锁好,偷偷把插销拴上,展示给众人,完后再偷偷打开。

5. A在约定好的时间惨叫,B引导众人奔向死者房间,让大家觉得声音是从房间里面传出来。

6. 众人集中在房间里,B在房门口用身体挡住众人视线,A趁机从侧窗翻回走道,再把侧窗自内锁好,从门厅溜出。

7. A假装刚从外面进来,来到现场,找机会用真钥匙换回假钥匙。

第二个密室相对比较简单。六点钟有人在房间里发现尸体。医生推断出他死于五点,但那时房间一直处在监视之下,没有人进出过。

谜底
死者在五点之前偷偷溜出房间。凶手杀死死者,在六点之前把尸体放回去。

本书作者显然深受John Dickson Carr影响,不仅大肆引用密室讲义,而且疯狂渲染超自然气氛,搞出很多devil、ghost,从书名就能看出来。

书中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小花絮:老一些的电影和小说常会描写坏人从钥匙孔外伸进一个工具,夹住留在里面的钥匙,一转就把门打开了。这个方法第一次出现于1858年Fitz-James O’Brien的The Diamond Lens,它虽然比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 (1841) 晚了十好几年,但还不能算作是一部真正的侦探小说。

 

Posted by on November 9, 2006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

有栖川有栖《孤岛之谜》(1989)

有栖川有栖的第二本小说,感觉比《月光游戏》有轻微进步。很老套的孤岛连续杀人,寻宝游戏,密室。

先来讲一下那个密室。 父女二人死在自内锁住的密室里。父亲大腿中枪,流血过多而死;女儿胸部中枪,压在父亲身上。两人都不是当场死亡。凶器为一把来福枪,不见踪影。地上掉了一个打火机。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一张掉在路上的摩埃地图,上面有一个自行车碾过的轮胎印。地图是凶手杀人之后拿到的,他把地图夹在车后座上,在返回住处的途中遗落了。江神二郎就此推理:如果地图只是掉在地上,上面不会留下车印。凶手一定后来又回到过杀人现场,第二次的途中碾过地图,留下车印。(这个推理显然有漏洞,完全有可能地图掉落之后车轮马上碾过。但是这种从一个很小的物品展开逻辑链条的风格无疑是Ellery Queen一派。)

这之后的推理
凶手为什么要骑车回到杀人现场?因为要把死者的自行车还回去。为什么要把死者的自行车还回去?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第二天大家在住所处看到自行车,就知道凶手从杀人现场骑了自行车回来,很自然地会想,那么他是怎么去的呢?从时间上来推断,走路是来不及的,那么他一定是游泳去的现场,所以凶手是会游泳的人。这样对凶手很不利,所以凶手要把自行车还回去。

事情的经过是:凶手游泳到了现场,在那里拿了来福枪,杀了父女二人,拿到地图。如果游泳回去的话会把地图和枪弄湿,所以骑自行车回到住所,留下地图,再把自行车还回去,游泳回家。

密室的真相是:凶手进屋向女儿开了一枪,当时父亲正在床下捡打火机,凶手没想到他也在,惊慌之下向他也开了一枪,击中大腿。凶手以为二人都已死,仓皇逃离。女儿醒过来以后知道自己必死无疑,看到父亲流血不止,为了让丈夫得到父亲的遗产,把门从里面锁上,让别人无法抢救自己的父亲。此外,只有她死在她的父亲之后,才能继承父亲的遗产,所以她倒在父亲身上。(在泥石流一类的灾害过后,往往很难准确判定一众受害者的死亡时间,通常认定压在下面的人比上面的人先死。)

小说中还出现了一个死亡留言,但是被凶手返回现场的时候破坏了。

那个魔埃地图的秘密比较有意思。要把岛上的魔埃像位置都标出来,按照朝向延长出一些直线,然后把切割出的几何图形折成立体。

 

Posted by on November 7, 2006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

Hake Talbot, The Hangman’s Handyman (1942)

Hake Talbot一生只写过两部长篇,第一篇是本作,第二篇则是赫赫有名的Rim of the Pit。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作者努力构思了一些新颖的诡计,但是写作手法明显较生硬,毕竟是初期尝试。书中渲染的超自然气氛像极了John Dickson Carr。

传说在一个叫Kraken的孤岛上有一个叫Od的恶魔。晚上Even对Jackson Frant说了一句诅咒:Od rot you, Jack! Od rot you! 当场Frant就中毒而亡,并且一天之后尸体果真如诅咒所言腐烂得无法辨认。难道真的有恶魔?

之后又发生了一起密室杀人,门从里面锁住,还上了门闩。

警察推理有人用另外一具腐尸替换了Jackson,不然尸体不会在一天之内烂掉,而真的Jackson只是假装中毒,其实没有死。但是尸体鉴定的结果说死者就是Jackson!这就成了不可能犯罪!

解答
Frant兄弟一共两人。Evan和John Frant合作杀了Jackson Frant,然后出现在大家面前的Jackson其实是John。Evan偷偷给John下了毒,等他死后用腐烂的Jackson的尸体替换了John的尸体,搞成恶魔显灵的样子,因为Jackson早已腐烂所以大家无法辨认真伪。

这个诡计的精彩之处是既调换死人尸体,又调换活人身份。

密室比较一般。门闩事先弯曲了插在门上,撞开门以后看上去好像是被撞弯的。

书的后1/3基本都是推理,感觉可以压缩一些。

 

Posted by on June 21, 2006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

西尾维新《斩首循环——蓝色学者与戏言跟班》(2002)

第23届Mephesto奖。和其他几届获奖作品一样,书中充满了日本特有的变态诡计。标准的暴风雪山庄。

书中出现了两个密室无头尸事件。第一个密室设计得不错:一天晚上山庄地震,打电话给A的时候A说地震把油漆震倒了。第二天大家发现A死在自己的房间里,门口一条很宽的油漆河。凶手如何进入房间杀死A,同时不在油漆河上面留下脚印呢?

诡计
地震确实把油漆震倒了,但是并没有形成油漆河。凶手杀死A以后把油漆泼倒,人为地造成一条油漆河。典型的“颠倒因果”诡计。

第二个密室有一个窗户,但是离地面很高。在没有梯子的情况下,凶手如何从室内脱逃?

诡计
这里出现了一个尸体重复利用诡计。第二具无头尸其实就是第一具无头尸,这样就多出了一个人(凶手)。

凶手踩着无头尸僵硬的尸体爬上窗户。这也是凶手制造无头尸的一个理由:没有头的肩膀比较平坦!

书最后还揭示了一个极复杂的交换身份诡计,个人认为比较牵强。

 

Posted by on February 22, 2006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