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novel

法月綸太郎『雪密室』(1989)

致敬 John Dickson Carr, The White Priory Murders (1934) 的作品。书中不仅提到Carr的作品,还顺带泄了底(在泄底之前有明确警告,所以阅读不怕)。

儿子法月早上五点多被A喊起来,说听到别所的电话铃响个不停,怀疑有问题,话音未落就冲出去了。法月和他爸出门,看到雪地上只有一行A穿着运动鞋跑向别所的脚印。他们赶到别所,在门口只看到A脱下来的运动鞋,房门锁住,A的妻子B吊死在房中。别所只有两把钥匙,一把在B身上,另一把在主寓所。B的推定死亡时间在前夜雪停之后,所以应该没有人可以使用主寓所的钥匙而不留下脚印。主寓所和别所相距二十多米。因为现场呈雪地和钥匙的二重密室,所以警方怀疑B自杀。之后警方在床底下发现隐藏金库,里面空无一物。床很重,要两人才能搬开。

诡计
A因为B和C通奸所以杀死了B,之后A和C被困别所,打电话求助A的哥哥D。D教给他们一个诡计:C用备用钥匙锁上别所的门,穿着A的运动鞋倒退着走回主寓所,然后从空中把鞋子扔回给别所的A,把钥匙放回主寓所处。之后D冒充A叫醒法月,假装跑向别所,但其实A一直没有离开别所。法月睡觉的时候戴着耳塞,D在跟法月说话之前先让他摘下耳塞,而A并不知道法月戴了耳塞,这暴露了D冒充A的事实。金库被取空说明现场当时有两个人。

诡计还可以。结尾和『密閉教室』一样,再次出现不必要的逆转(别的案子)。

 

Posted by on August 26, 2014 in impossible crime, missing footprint, novel

Leave a comment

法月綸太郎『密閉教室』(1988)

法月的出道作。在一个密闭教室里发现一具学生尸体,现场血流满地,门用胶带从里封上,最奇怪的是原本在屋里的48具桌椅消失不见。后来侦探发现这48具桌椅被分放在了其他的教室里。这是本作的核心谜题。死者留下遗书,只有不到五十字。有人当晚用印刷室的复印机复印了遗书,复印者知道印刷室的密码锁密码。

因为桌椅没有沾上血迹,所以它们是在杀人之前之前搬出去的。警方锁定死亡时间。在死者死亡之后,还有人和死者讲了很长时间的幽灵电话。有一个学生发现自己的桌椅被调换,还有一个学生的衣服里发现类似食盐的白色粉末。

这间学校一年前曾发生男生在从墙壁上的洞偷窥女生的丑闻,后来这件事被学校的某些老师镇压了。有人捡到画有房间钥匙的图纸,钥匙的环呈六角形。

伪解答一
用磁铁吸飞刀。
伪解答二
死者移开桌椅自杀是因为桌椅象征外界,他要切断和外界的联系。
密室诡计
这个密室的手法是一个物理诡计,没有图比较难解释。密室制造者在两扇拉门的边缘贴上胶带,在进入密室,猛力拉开胶带的时候,拉门A撞上了拉门B上的胶带,造成B被胶带粘死的假象。
桌椅移动诡计
教室并不是案件发生的第一现场,第一现场是老师的办公室,那里隐藏着学校老师参与黑社会,私藏毒品的秘密。为了不让别人发现这个秘密,老师迫不得已移尸。因为地面的塑料贴面沾上了血迹,所以老师只好把尸体移到教室,并用沾血的塑料贴面替换教室的塑料贴面。因为桌椅没有沾上血迹会显得很不自然,所以要搬开桌椅。钥匙形状的图案是毒品的分子式,六角形是苯环。毒品藏在偷窥女生的地方。有人把死者的小论文放在老师的桌子上,老师剪贴制造了假遗书。老师因为忙了一宿所以第二天眼睛通红。
逆转一
老师并不是凶手。学生A将死者打晕,以为他装死离开了现场。之后A为了确认死者是不是真的死亡打了电话。A因为一晚上担惊受怕没睡好,所以第二天变成了双眼皮。
逆转二
学生B在学生A之后行凶。之后她为了清洁罪恶在衣服口袋里放了盐。

本作作为处女作笔法还是有些生涩,结尾逆转并不令人信服,有点为逆转而逆转的意思。章节过于破碎有点影响阅读。核心诡计不错。

 

Posted by on August 18, 2014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

D. M. Devine, The Fifth Cord (1967)

这里的cord指的是棺材上的绳子。一口棺材通常八根绳子,左右两边各四根,死者亲属提着这些绳子就可以拎着棺材到处走。

本作的结构是每一章以凶手手记开头,然后在现实中就会有人被绞死。一共五章,所以叫做The Fifth Cord。第一个遇袭的女子A大难不死,现场捡到棺材卡(coffin card,形状类似棺材的卡片)。之后连续发生绞杀事件。A发现凶手手记,警方由此怀疑一人B,并判断凶手要杀满八个人才会停手。

叙述性诡计
凶手是A,她确实被人袭击,现场的棺材卡是很久以前正好掉在那儿的,A由此产生灵感,伪造了手记,并以棺材为主题连续杀人。在小说中,第一章先出现凶手手记,然后出现第一个案子。实际的顺序是先有第一个案子,然后A伪造手记。

这个叙述性诡计能在1967年出现还是值得称道的,不过总觉得还可以处理得更好。

 

Posted by on August 16, 2014 in novel

Leave a comment

D. M. Devine, Devil at Your Elbow (1966)

大学职员A因为伪造账目被查。A威胁校方说如果自己被解职,就要公布多年前学校的一起丑闻,当年一个女学生流产并死亡。接下来又有女生被袭击。A煤气中毒死在自己房中。A的房间呈密室,有三把钥匙,一把在A自己身上,一把在另一人B身上一只没有离开,一把在房间的一个钟下面。如果是A把凶手放进屋子,凶手没有办法在A清醒的时候放煤气而不被察觉。如果不是A放凶手进屋,凶手如何进屋?

密室诡计
A放凶手进屋,凶手偷了钟下面的钥匙,并且给A下了安眠药。凶手随后离开,等A睡熟,用偷来的钥匙开门,放毒气,将钥匙放还回钟下面后离开现场。

诡计比较普通。

 

Posted by on August 16, 2014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

D. M. Devine, His Own Appointed Day (1965)

女子A的哥哥B失踪,但是她等了很多天才报告警察。警察发现B不久前有大笔金钱进账,因为B曾目睹一个高级妓女被杀,并以此勒索杀人犯。警方着手调查A的未婚夫和父母。A的未婚夫是个艺术家,四处拈花惹草,A的父母则对她漠不关心。警方怀疑B已被杀,接下来A也被袭击。

真相
凶手是A和B的父亲,这也是为什么A没有马上报案。

凶手比较意外,但是没有什么推理。

 

Posted by on August 16, 2014 in novel

Leave a comment

依井貴裕『歳時記』(1991)

警方调查女子A的疑似自杀事件。A生前写了一部小说,名叫《岁时记》。这部小说有五章,讲的是一个魔术俱乐部RRMC的成员的故事。每一章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以俱乐部成员B的第一人称视点叙事,后半部以第三人称视点叙事。每一章的后半部各死一人,一共死了五人。

第一章:死者被三段粘在一起的魔法斑点绳勒死,后经验尸实为死于心脏麻痹。

第二章:凶手被扎死,手中握有四张扑克牌,数字分别为7475。

死亡留言的意义
阿拉伯数字7475经过适当旋转可以变成“ワカムラ”,即“若村”。

第三章:死者被冰锥扎死,现场残留大量血迹。有人目睹凶手离开,但是只能看见凶手的下半身,穿着普通的衣服。

第四章:死者被绞杀,一只手伸出中间三根手指。犯人不小心骑了一辆恶作剧的道具自行车,锁上了打不开,无奈偷了邻居的迷你自行车离开现场。为了不在泥地上留下脚印,犯人穿了死者的一只鞋子,踩了一个脚印。

死亡留言的意义
W

第五章:死亡留言所指的嫌犯C留下遗书自杀。地下掉落一个魔法道具橡皮圈。

小说到这里结束。然后是挑战读者,推理解谜。

C不是自杀的四点理由
  • 第五起案子,尸体发现者按墙上的开关不能打开荧光灯,说明犯人拉动了荧光灯的灯绳。犯人和死者以及死者同居者的习惯不同。
  • 死者同居者开了水龙头却没有水出来,说明犯人拧了水道阀门。
  • 第二起案子的死者在黑暗中无法留下四张牌的死亡留言,凶手也不会让他留下死亡留言,所以死亡留言是假的。
  • 第五起案子的死者讨厌橡皮圈,地上掉的橡皮圈为凶手遗留。凶手包里的东西掉在地上,他没有捡起橡皮圈,是因为现场停电一片黑暗。凶手是RRMC的会员,所以才会掉落魔术道具橡胶圈。注意:橡胶圈不可能是伪证,因为凶手的本意是伪造自杀。
第五起案子现场处于特殊状况的四条伏线
现场突然发生停电。犯人找东西的时候没有照亮现场,说明犯人不抽烟,没有随身携带火柴。犯人不知道玄关有手提灯。有关伏线:

  • 现场的三台电视的时间处于零时闪烁状态。
  • 一警察录的魔术节目没有录上。
  • 一警察迟到。
  • 一警察吃的便当变味,因为冰箱停电。
揭示凶手性别的四条线索
  • 第五起案子,犯人逃跑时偷了一辆没有梁的迷你自行车,而没有偷另一辆变速自行车。
  • 第五起案子,犯人不能轻松跳过宽度一米五的泥地,为了不留下脚印所以拿了被害者的靴子。
  • 第一起案子,犯人临时起意行凶,用了随身携带的三段粘在一起的绳子绞杀死者。如果是男性,完全可以用身上的领带或者皮带。
  • 第三起案件,犯人洗掉身上的血迹,换了被害者家的衣服离开现场,而被害者和被害者的身材都超苗条。
凶手必须满足的八个条件
  • 连续杀人案为同一凶手所为。
  • 凶手为RRMC的会员。
  • 犯人没有火柴或打火机。
  • 犯人不知道第五起案子现场的物品摆设。
  • 犯人为女性。
  • 犯人没有随身携带凶器。
  • 犯人不胖。
  • 犯人杀死第二个死者的时候穿着袜子,所以没有留下足纹。

使用排除法之后得到真正的犯人,极度意外!

让人泪流满面的叙述性诡计
小说中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段落中,反复出现片假名的“ボク”(我),其实是人名。有一个人名字叫“ボク”,俗名叫“奥”,被人称作“奥さん”(妻子)。ボク不是凶手,凶手是B。
关于这个叙述性诡计的无数伏线
每一章标题最后一个字连起来就是“ぼくはおく”。每一章有大量的叙述语句只能用B而不是“ボク”(我)的视点理解。小说中有一处描写大家围坐在正方形桌子周边吃饭,总共可以坐十二个人的位置空了一个位置,所以人物总数是十一个人,而不是十个人。类似这个的人数伏线还有很多。B是左撇子,ボク是右撇子。B是女性,ボク是男性。《岁时记》其实是作者手记。

强悍逻辑+超强叙述性诡计。强力推荐。

 

Posted by on August 15, 2014 in novel

Leave a comment

D. M. Devine, Doctors Also Die (1962)

外科医生A死在诊所。当晚A临时改变计划留在诊所,知道他改变计划的只有A的太太B和另一人C。诊所的窗户坏死无法打开,唯一一扇门在A改变计划之前就锁上了。因为凶手不可能提前知道A改变计划,所以B和C有最大嫌疑。A原则上可以从里面给凶手开门,但是内侧门把没有检测出A的指纹,也没有擦除指纹的迹象(能检测出其他指纹)。A没有戴手套。这个密室的问题不是“凶手如何离开密室”,而是“凶手如何进入密室”。

有证人目击到凶手,也被灭口。

密室真相
凶手D很早就进入诊所隐藏。他不可能预知A改变计划,他本来的计划是等A离开杀死B,结果不小心撞到A,一时紧张杀死了A。凶手犯了两个口误:一、能详细复述一封他没有仔细看过的信的内容。二、提到“四起案件”,应为三起,另有一起是他计划的案件。
 

Posted by on August 14, 2014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

円居挽『丸太町ルヴォワール』(2009)

主人公A睡醒觉,遇到女子B偷他的手机。两人进行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对话。B推测A是盲人,因为他带着墨镜,口袋里装着蒙眼睛的绷带。A掏出口袋里的手绢而非绷带,指出B的推理错误,但是A确实是盲人,这说明B事先从别的渠道得到了某些信息。A讲述自己想要杀害祖父的计划,用手机信号干扰祖父的心脏起搏器实现远距离杀人。A喝了B的咖啡,受安眠药影响晕了过去。A睡醒觉得知祖父去世,身旁掉落自己的手机。

叙述性诡计
B推理A是女人,不过这个推理是错的。

三年过去,家族法庭“双龙会”召开。“检察官”方为“黄龙”,“律师”方为“青龙”。青龙试图证明凶手为A,举出三件证物:A的手机、A祖父家的固定电话、手机通信记录。通信记录表明A祖父去世之前有人曾经用固定电话给A的手机打了许多通电话。青龙方辩称有一个谜一样的女子B曾经闯入现场。双方就B的存在与否展开辩论。事实上现场的咖啡被人换成了红茶。两边讨论下药的可能方式。中间夹杂叙述性诡计。

叙述性诡计
某出场人物是女人。

青龙方出示带有B口红的手帕以证明B的存在。青龙方试图证明某女C=B,但是C有牢不可破的不在场证明。青龙方攻击C事先偷看了他们的小纸条,并背出小纸条上的内容以证明。黄龙方反过来指称青龙有瞬间记忆能力。最后C承认错误。

青龙从咖啡替换成红茶的事实推出凶手D,并出示D的信作为最终证据,案情结束。最后的结尾交待核心的叙述性诡计。

叙述性诡计
黄龙师和C的妹妹是同一个人,也即B。

个人最喜欢第一章的斗智,后面的法庭推理并不是很喜欢,转折虽然多但是案情其实较薄弱。不像逆转裁判,本作的逆转不是在真正的案情,更多是在盘外招。

 

Posted by on August 12, 2014 in novel

Leave a comment

Mavis Doriel Hay, The Santa Klaus Murder (1936)

比较典型的English country house mystery。所有的事件发生在一桩大房子里,房主死在自己的书房里,多人有作案机会和动机。尸体发现人A是一个化装的圣诞老人,他的作案机会最好,但是动机最薄弱。尸体身上掉落圣诞老人衣服上的毛,但是现场重现的时候发现毛不会掉在尸体的那个位置。小孩收到圣诞老人的饼干,但是A说他只有派送礼物,没有派送饼干。房间里发现一只掉落的手套。死者前不久曾更新遗嘱。

诡计
凶手是死者的司机。他化装成第二个圣诞老人,给自己制造不在场证明。动机是遗嘱。手套是红鲱鱼。

诡计还可以,但是布局较差。每一章的叙述采用不同人物的多视点回忆,比较沉闷,当然也没有任何叙述性诡计。目录之前的平面图是个亮点,破案的时候确实要用到。最后解谜的时候用列表的形式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及答案。推理不是采用演绎法或者排除法,而是用归纳法,所以冲击力略差。

 

Posted by on August 10, 2014 in novel

Leave a comment

小島正樹『綺譚の島』(2012)

本作分为三个阶段:传说、过去、现在。传说在很久以前,岛上来了四个盔甲武士,被岛上的人杀死,结果他们死的时候树无风摇动,鱼大量死亡,海水被染红(非赤潮),尸体的铃铛在地下发出声音。

迷信的科学解释(一)
树无风摇动是因为人吃了毒药,产生周围事物晃动的错觉。鱼吃了毒药也大量死亡。海水变红是某种藻。和尸体一起埋在地下的还有钱币,发出类似铃铛的声音。

过去二十年前:久贺沼家长子看见盔甲自己走路,泛着绿光流出鲜血。有一个巨大的木槌从海底打上来,把小船打翻(传说两个岛1和2本来是一个大岛,被海神的木槌切成了两个岛。)盔甲武士在海面上自由滑行。人们带着狗调查的时候,狗突然自己蹦起来。田地里出现宗族的徽章图案。

迷信的科学解释(二)
盔甲里面有一只狐狸,血是狐狸的血,绿光是某种发光苔藓。木槌是一种鲨鱼,它载着盔甲武士前行。狗蹦起来是因为地面有沼气。徽章图案是人为用几何方法制造。

因为出现了这些奇异现象,所以岛上的人决定恢复一个古老的仪式。每逢久贺沼家长子到了二十岁,他就要带着另外三个男人,穿着当年被杀的四个武士的盔甲,轮奸一个年轻姑娘。第一章到此结束。

第二章只有不到两页,详细描写久贺沼家长子A,带着另外三个男人BCD,轮奸久贺沼家长女E的过程。这短短的不到两页里面,埋藏了一个叙述性诡计。

接下来第三、四、五章BCD三人分别被杀。先是人们在停泊的船底发现B的尸体,验尸表明他是从高处摔死,可是附近并没有高地。发现尸体之前有人听到一声巨响,就好像B从天上砸到了甲板上。前后没有别的船经过,凶手如何离开现场?

真相
B在另一处摔死,B的尸体和船一起漂到发现地。因为船体靠岸发生倾斜,所以尸体从船上掉到水里,衣服又挂在了船底的倒刺上。船上放了很多塑料桶,里面装了汽油,摩擦发生静电,引起爆炸巨响。

C死在“妓女被杀山崖”的半山腰上。他的左手被强力拉断,因失血过多而死。在这之前,有人目睹一人将一个木乃伊从山崖下面拉到上面,并剖开其内脏取出。另外,这个奇怪的地名还涉及一桩传说中的不可能犯罪:多年以前几个妓女脖子上被套上绳索,被推下山崖处决。其中一个被确认死去的妓女又从山崖上爬了上来。

真相
传说里面的两人a和b一起掉下山崖,b的绳套在空中解开,a抓住了b的手,自己勒死了,但是b得以逃生。后来b在脸上画了a的痣爬了回来。

凶手做实验在睡袋里面装了石块冒充人,用卷扬机把“假人”拉上来,之后打开睡袋将里面的石块取出。这个过程被人误以为是把木乃伊开膛。

凶手把C脖子上套上绳套推下山崖,C在半空中解脱绳套,左手拉住绳子,身子卡在树上。凶手在崖上用卷扬机回收绳子,把C的手臂拉断。

D死在岛2。岛2上没有其他人,也没有船可以使用,D生前一直在岛上巡逻。凶手如何登上岛2的呢?案发前后的时间段内发生停电,电线被人剪断。

诡计
凶手利用岛1和岛2之间的高度差,爬到高压电塔上,用钩子钩住两岛之间的电线,滑行到岛2。行凶之后再爬到高压电塔上,剪断电线荡回来。

这个诡计比较宏大,是Bodkin, How He Cut His StickMission Impossible 4的组合体。

最后的结尾揭开了中间的叙述性诡计。

叙述性诡计
A其实是女人,而且是私生女。当年两个家族之间有约定,如果A是女孩,就要把她嫁给另外一个家族的男孩,而那个男孩其实是她的同父异母的哥哥。为了避免近亲结婚,她的母亲把她当成男孩来养。应当被轮奸的是A而不是E,因为A是“男人”,所以E实际上是代A受辱。在那场轮奸仪式中,虽然A和E一起进场,但后来A替E遭受轮奸。凶手是A进行复仇。

在第二章有一段描写B强奸躺在地上的女子,A面带痛苦地坐在C身旁。其实躺在地上的是A,坐在C身旁的“A”是镜子里的影像。

 

Posted by on August 10, 2014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