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novel

平石貴樹『松谷警部と向島の血』(2016)

连续凶杀案,四人被杀。

第一名死者A:被刺死,曾和死者D电话联系。

第二名死者B:相扑力士,在家中被杀,死因是心脏中刀,凶器掉落旁边。现场留有字条“有悖相扑道”,饭桌上有一瓶进口的肌肉增强剂,为美国女记者E所赠。B的嘴唇上沾了粉红色的口红。B经C介绍认识了妓女F,二人为此发生不快。

第三名死者C:相扑力士,被人在家中绞杀后搬到寺院,身上有字条。

第四名死者D:相扑力士,被人在家中绞杀后搬到神社,身上有字条。D家中血迹斑斑,现场掉落一把珍贵短刀,桌上的罐装咖啡当中检测出安眠药。D每天准点在9:30-9:45时间录节目,但这一天录音机一直录到三个多小时之后才停。D和A从小相识,曾经干了不少坏事。

研究巨大时刻表可知,每个嫌疑人都至少在一个案子有不在场证明。

核心诡计
凶手是医生G。G杀死A后受到D的勒索,所以决定杀死D。B吃了E的肌肉增强剂后晕倒,E给B做人工呼吸留下口红痕迹。E呼叫G帮忙,G赶到现场抢救。G让E离开,杀死B为以后杀死D做准备,以掩盖真实动机。G在B的死亡现场留下原本准备留给D的字条。C、D其实都是死在外面,而不是死在家里之后移尸。G杀死D后抽取D的血液洒在D家中,伪造家里是第一现场的假象。D的录音机没有停说明D在9:45的时候并不在家中。

核心诡计结合口红的线索误导还算不错,但中段家访过多,连续四起案子的巨型时刻表也有点让人消化不良,略有遗憾。

 

Posted by on November 1, 2016 in novel

Leave a comment

Gil North, The Method of Sergeant Cluff (1961)

女子A在镇上被杀。A生前在药剂师B的店铺工作,并与男子C交往亲密。A死前当晚有人目睹C尾随AB。

真相
B和A是情人关系。结尾逆转,凶手是B的妻子,看到A和B在一起后心生嫉妒杀死A。

主人公侦探 Sergeant Cluff 破案完全没有遵循任何程序或者推理,就是到处和人讲话。结尾算是有一个不公平的逆转。

 

Posted by on November 1, 2016 in novel

Leave a comment

S. Fowler Wright, Was Murder Done? (1936)

人气侦探小说家A与表兄弟B合谋,假装二人在悬崖边上发生争执,B不慎坠崖落入海中,真实目的是为了炒作人气,推销新书《弯勺之谜》。有三名证人目睹此事。B本该几天后回归,但五天后一具尸体被冲上附近海岸,虽然身体肿胀难以辨认,但从衣物可判断是B!这起案子到底是不是谋杀?

真相
B从某外科医生手中买来一具尸体冒充自己,动机是怀恨A。

点子比较简单,中段行文拖沓。

 

Posted by on October 29, 2016 in novel

Leave a comment

Leo Bruce, A Louse for the Hangman (1958)

男主人A勋爵听到两声枪响,出门发现秘书B被杀死家门口的树林里。凶器是一把猎枪,在附近的湖里捞出。因为B的外套和A相似,所以疑似凶手搞错了被害者。有人对A下毒未遂。最后A被人枪杀在户外,现场没有找到凶器。

真相
杀死B的凶手是A,枪在树林和家中间的湖里找到,说明凶手杀人后折返家的方向。A因为事情败露用猎枪自杀,扣动扳机后枪掉入汽车后备箱,汽车主人发现尸体后惊恐逃离,带走凶器。

本作的核心构图是“凶手误杀”梗的某种变形,完成度尚可。

 

Posted by on October 29, 2016 in novel

Leave a comment

市川憂人『ジェリーフィッシュは凍らない』(2016)

本作采用双线叙事夹间章的结构。双线分别为飞艇上、地下,间章则讲十岁的“我”在模型店遇到一个名为Rebecca的女子。

【序曲】“我”遇到Rebecca。

1983.2.7. 【飞艇】某公司的技术开发部部长(人称“教授”)A开发出一种名为“真空气囊”的新技术,可以用来制造飞艇。公司挑了六个研发人员进行试飞,包括A本人、副部长B、研究员C、D、E、派遣社员F。A在飞艇上酗酒,死在客厅地下。

1983.2.11.【地下】警察在雪山中发现坠毁飞艇残骸,里面六人全部死亡,其中一具头和手脚均被切断。

1983.2.8.【飞艇】A的尸体旁边发现酒瓶和心脏病药,A死于毒杀。飞艇上的人试图联系地面。飞艇的自动飞行系统出现问题,向雪山飞去,并且无法切换到手动模式。

1983.2.12.【地下】警察参观公司研发部,了解到在制造飞艇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有毒的氰酸气体。警察看到B的实验记录本,上面写着“R如何确认?在R死之前问出来。”研发部没有名字以R开头的人。警察找到一张研发部六人合影,其中没有A,但是有一个戴着眼镜的未知少女,即R。警察查出计算机里的飞行程序和操作系统均被人删除。空军指挥官现身查案。

【间章】Rebecca的祖父是化学家,有一个朋友叫G。

1983.2.8.【飞艇】飞艇降落在雪原。大家一起喝酒,B中毒身亡。C说不断死人一定和Rebecca相关,F惊讶地问Rebecca是谁。

1983.2.12.【地下】警察了解到A研制出了一种隐形飞艇,能够吸收电磁波,雷达无法探测。在飞艇遗物中发现A的笔记,其中一张复写纸上面写了化学式,记录者为女子,日期为十三年前,还有一张照片上写着Rebecca的名字。

【间章】“我”最后一次见到Rebecca。

1983.2.8.【飞艇】C怀疑G从外部侵入,但是大家搜索飞艇各个房间找不到别人。F再次问起Rebecca,有人提到G的名字。C在压力下拿着散弹枪指着众人。

1983.2.12.【地下】Rebecca才是真空气囊的真正发现者,她十九岁的时候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因氰酸气体泄露而中毒死亡。警察家访州立大学的化学助理教授H,了解到案发时其他学员都正好去开会,只有Rebecca一人在实验室做实验。Rebecca死时实验室窗户自内侧上锁,门与地面之间插了塑料片,无法从外面打开,唯一的钥匙在Rebecca钱包里,通风管道关闭,实验室也没有开灯。Rebecca的实验笔记在死亡前后的时间段消失。Rebecca的头部及上半身有数处伤口,死前曾被侵犯,因此有可能是自杀。警方推测有人复印了Rebecca的实验笔记,以此威胁A。经验尸飞艇上六人全部死于他杀。

密室诡计
门下塑料片为软树脂制成,一接触氰酸气便硬化成塑料片,从下面卡住门。

1983.2.8.【飞艇】C和D发生冲突,D正当防卫打死C。Rebecca在工厂吸入毒气罐中的毒气自杀,死后实验室成员集体将尸体搬运进实验室。C死前声称联系地面,但其实并没有,所以无人前来救援。

1983.2.15.【地下】警方检讨飞艇上出现第七人的可能性。飞艇的导航程序遭人修改。空军原计划2.9-2.12试飞,但公司于2.6-2.9进行试飞。

1983.2.9.【飞艇】D发现E被人从后面捅刀子杀死,认为是F下手。D看到F坐在椅子上便上前质问,但一碰F的身子F便四分五裂,原来F已被人分尸!D看到门内侧血书 I’ll never forgive you 署名R,濒临崩溃。Rebecca当年被人将氰酸气的管子塞入口中中毒而亡。D在飞艇上到处找凶手找不到,后脑受击而亡。

1983.2.15.【地下】A的度假屋起火,现场发现定时点火装置,有人用市里的公用电话通报火灾。警方提出真空气囊里面可能另外藏有一个真空气囊,凶手用第二个气囊离开。在A家找到窃听器和威胁信,一张字条上写着“请帮忙,给五十万美元作为酬劳”。警方看到参加试飞的六人名单,其中有隐含秘密。教授成功开发了隐形气囊,但并没有在实验中使用。

【间章】H起诉A剽窃Rebecca的研究成果。

真相
凶手是F,他十岁的时候和Rebecca在模型店相遇,除此之外没有交集。飞艇其实有两座,另一座停放在A度假屋的网球场。B、C、G三人(“亡命组”)骗A、D、E、F(“牺牲组”)说要进行飞艇对比实验,让A、D、E、F乘坐初代飞艇,B、C、G则乘坐新型飞艇。“亡命组”的真实计划是将“牺牲组”连同初代飞艇一起牺牲掉,假装飞艇发生事故坠毁,“亡命组”便可乘坐第二座新型飞艇逃往敌国。“亡命组”为此修改了初代飞艇的导航程序。F调查G,将G灌醉后在G身上查到了当年的实验资料。F负责飞艇的自动飞行系统,伺机给A安装了窃听器。G临阵脱逃被B杀死,F暗中目睹B掩埋G的尸体,F将G的尸体挖出切块,放在冰盒里带上飞艇。B当年杀死Rebecca。因为G无法参与试飞,所以调整E和B、C一起乘坐初代飞艇。F寄威胁信给A。F在初代飞艇上杀死A,因为发生命案,所以两座飞艇上的全体人员在雪山空地集合,一起上了初代飞艇。F在一摞纸杯的最上面一只杯子内侧下毒,因为B头衔最高,所以先拿杯子中毒身亡。大家一起上新型飞艇搜索犯人。F杀死E之后把G的尸块拿出来冒充自己,随后又杀死D。F将各人的尸体和行李搬到初代飞艇上,自己坐新型飞艇离开。因为新型飞艇有隐身性能,所以没有被雷达检测。
叙述性诡计
飞艇章节的地点不同,一开始在初代飞艇上,后来在新型飞艇上。

强悍的核心诡计依靠双线叙述性诡计做掩护,支线密室和分尸诡计也各有亮点,组合出了“无人生还”的新意,实属不易。作者没有半点投机取巧,每两页便来一道加点句,生怕读者思路跑偏。实力本格,强烈推荐。

 

Posted by on October 28, 2016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

笠井洁《夏日启示录》(1981)

古董商A死在密闭的资料室的椅子上,头部被一个直径二十厘米的石球敲碎,胸口插了一根箭,形成二重杀。A的包里面本来放了“圣乔治书函”,如今消失不见。B十年前杀死家中的女主人C,最近刚刑满释放。警察队长在来家里的路上看到B开着一辆蓝色汽车卡在沟里,B见到警察后逃逸。现场的拉门轨道上有一条死去的蝴蝶,蝴蝶没有被拉门压碎,说明门没有拉动过。一扇强化玻璃被打碎,数名证人均听到玻璃打碎的声音,时间在打雷下雨之前,可是屋里却留下泥泞脚印。A如果坐在椅子上被凶手拿着石球砸中,则伤口应该在头顶上,与实际情况不符。马厩里死了一批白马,模仿“约翰启示录”当中的情节。

证人D声称自己案发期间一直呆在客厅里,但他其实撒谎。D有时间打碎玻璃,但不够时间杀人。太太E去丈夫F的书斋翻保险柜。C的女儿G十年前看到B被人从后面推落悬崖。B上吊身亡,现场杀死了一匹红马,有四个面向城外的箭孔,一个面向城内的小窗,为密室。

蝴蝶的线索说明凶手是从中庭露台闯入,并没有必要从外面打碎玻璃。出现第一个推理:E杀人,D打碎玻璃为E制造不在场证明,一人五分钟。E坠崖身亡,一匹黑马死亡,现场遗留用来模仿杀人的天平。

第一起密室
凶手是F。F从对面阁楼窗户用投石机投出石球砸中A,射箭是为了确保A死亡。F事后焚烧木制弩弓。
第二起密室
F多年前将C推下悬崖,B找F对质。F在窗户外面准备了绳圈,另一头系在马身上。B将头从窗户伸出来,马奔跑拉动绳子,将B吊起,形成自杀场面。F之后回收绳子。
第三起不在场证明
F骑马快速移动。

模仿杀人和密室诡计俱佳。良心作。

 

Posted by on October 24, 2016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

枝松蛍『何様ですか?』(2016)

三线叙事。第一支线:主人公女高中生A的视角。第二支线:暗恋A的男生B的视角。第三支线:女生C的视角。

B给哥哥写信,说喜欢A,看到A在一本书,也想找来看。C更新博客,请A和同班女生D到家里玩。A的继父家暴,杀死弟弟后入狱。学校的新任理事长请某著名艺人来学校讲演,第二天该艺人便因藏毒被捕。B听说A小时候被继父强奸,很担心A心理变态。流行作家E来学校作报告,被学生尖锐提问。A与D都不喜欢C,串通起来在学校的“荞麦大会”(比赛吃荞麦的大会)下毒。D从父亲的工厂搞来毒药,A下在荞麦里,剂量足以毒死三十人。A参加学校的选美比赛,经历时装秀、才艺、歌唱、演讲、比基尼展示五个环节,荣获桂冠。

结尾逆转
C和D是一伙,在A得奖后喝的饮料中下了泻药,导致A在公众面前大便泄露。D给A的毒药是假的。

出版社推销的所谓“黑逆转”,确实有够黑,也有够逆转,但剧情实在无聊之至。

 

Posted by on October 24, 2016 in novel

Leave a comment

三津田信三『黒面の狐』(2016)

发生在矿坑的连续杀人案。有人在矿坑看见带着狐面具的女子。矿爆之后气体泄漏,大家慌忙逃出后发现少了一人A,只怕凶多吉少。

第一起密室:B在密室中用注连绳上吊自杀,窗户内侧上了螺丝锁,门也自内锁住。有人在现场附近看到黑狐面具的疑犯。

第二起密室:C在密室中以和B同样的方式死去,现场呈密室,门上了扳锁。有人看到狐面人。

第三起密室:D在密室中用注连绳上吊,拉门自内侧用棍子顶住了打不开,窗户有的自内侧上了螺丝锁,有的因地面下沉导致变形打不开。案件发生前不久注连绳磨损断裂,被视为凶兆。有人看到狐面人。

从矿下挖出A面目全非的遗体,A的哥哥E来收尸。A的脖子上缠了绳子,因此是死于谋杀而非事故。

接下来又连续在坑下发生两起绞杀案,F、G死亡。

第一起密室
地面下沉导致房屋变形。
第二起密室
螺丝锁用一半长度的小棍替换,从外面看好像上锁,但其实没有。
第三起密室
凶手用绳子一头系在屋顶上,一头系在卷扬机上。矿工开动卷扬机后绳子将屋顶拉起少许,本来打不开的窗户便可以打开,凶手从窗户离去。绳子后来因承受不住拉力而绷断。
核心诡计
戴着狐面具的女子是某女服务生H。狐面凶手是A,他没有死,杀死另一人I冒充自己尸体,自己则变身成E。

三起密室外加一个隐藏凶手身份的核心诡计,第三起密室有一定新意,但核心诡计较为陈旧。篇幅厚重,但不得不说在作者平均水准之下。

 

Posted by on October 20, 2016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

Elsa Hart, Jade Dragon Mountain (2016)

图书管理员A被放逐到大雁城,其表兄B在当地做县官。康熙皇帝几天之后会来大雁城,因此城里聚集了许多想见皇帝的外国人。因为A通晓外语,所以B让A和外国人交谈,以免皇帝来时发生骚乱。

外国传教士C喝茶后中毒身亡,四只茶碗少了一只。现场捡到一个香包,经查是康巴人的香包,所以B抓了康巴人结案。A在市场上看到有人卖香包,卖家说前两天有人在铺子上偷了一只香包。A告诉B毒杀现场的香包是别人偷来后栽赃,B告诉A不要多管闲事,但城中已经流传毒杀案另有隐情的传言,B只好授权A查案。

故事当中插入一则与主线完全无关的支线密室:某国家的大臣死在密室中,只有大臣有密室的钥匙,国王请狄仁杰查案。

密室真相
大臣杀死国王后与国王交换身份,死者是国王,大臣冒充国王。

A在C的墓地捡到一篇凤凰尾羽,是女房东D的物品。D说自己去墓地是为了拜祭先人,并告诉A通向现场的一条小路。A在小路的一块石头下面找到了丢失的茶杯。

D的女仆E告密,说康熙皇帝考虑把B调到京城升迁,D非常不想就此失去靠山。E还说D曾经折磨以前的几名女仆,因为她们勾引B。A识破E说谎,因为所谓的“折磨女仆”是《红楼梦》中的桥段。E说听到B给验尸的医生F下指令。

A找到当地的图书馆管理员G,G使用一种毒杀昆虫的药粉以免书被虫咬。案发当晚G和朋友H喝酒。医生F承认自己在B的命令下说假话,隐瞒了毒杀事实。

案发当晚外国传教士I去见C,和C发生争吵,随后C喝下毒茶死亡。I因为害怕自己受牵连,所以将杯子藏在石头下面。A看穿I当晚的行动。

A拜访档案管理员H。A识破外国人J是冒牌传教士。J承认自己是植物学家,到中国来只是为了研究植物,所以盗用他人身份。A认为凶手试图用香包将凶手导向外人,所以凶手应该是家里人。

A在D的指引下看到了C临死前的笔记。A的手下喝下给A准备的毒酒,险些送命,A逃过一劫。A发现署名自己的伪造自杀遗书,知道有人想害死自己。

真凶
凶手是B的秘书,他篡改了传教士的日食预报,想让信任传教士的康熙皇帝当众出丑。B看到浑天仪后意识到有人篡改了日食预报,所以被杀。伏线:B说出China Illustra当中的内容,该书没有中译,因此B会外语。
隐藏真相一
G和H晚上偷偷张贴反清告示,H用茶叶使纸张显得陈旧。

康熙皇帝来到大雁城,接见了A和B。在日食仪式上,A突然向康熙发生警告,康熙临时改变计划。

隐藏真相二
浑天仪是炸弹。
隐藏真相三
D的父亲是C,所以指引A找到笔记。

主线剧情平庸,但支线数量庞大,尤其是结尾接二连三地引爆隐藏真相,十分过瘾。人物众多,红鲱鱼层出不穷,指明真凶的唯一一条伏线还用到冷知识。中间一起和主线完全无关的狄仁杰密室非常出彩。作者是中国通,行文好像在看英文版《功夫熊猫》。

 

Posted by on October 17, 2016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

市川哲也『名探偵の証明 蜜柑花子の栄光』(2016)

歹徒劫持人质,要求蜜柑花子在规定时间内破解四起案子,不然就处死人质。

1. 人体自燃。女子A在众目睽睽之下身体自燃死亡,警方以自杀结案。

诡计
B和A说自己会穿上浸泡汽油的衣服表演人体自燃,A信以为真,其实A身上穿的才是浸泡汽油的衣服。A闻到汽油味以为是从B身上传来,不晓得被骗。

2. 人体消失。某教团的教主被绑在屋顶柱子上,在众目睽睽之下消失。

诡计
柱子可以整体移动,被卡车运走。教主之后被助手杀死。

3. 死亡留言。某人临死前留下“いいづか”的死亡留言,疑似指明凶手是“飯塚”。

诡计
凶手变装成飯塚。

4. 不在场证明。一人被杀,嫌犯和另外数人在遥远地方,有不在场证明。

诡计
嫌犯有一个双胞胎弟弟,一人行凶,另一人完成不在场证明。

结尾人质被杀,因为蜜柑花子推理有误。

错误推理
第三起案子死者留下的遗言是箭头和“ここ”,横过来看像是“いいづ”,随后被人改动。

四起案子:人体自燃、人体消失、死亡留言、不在场证明。确是本格路数,但诡计了无新意。

 

Posted by on October 16, 2016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