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头在两百尺高的悬崖小屋中被枪杀,现场门自内锁住为密室。
谜面是悬崖山庄密室,但解答完全不负责任。
一老头在两百尺高的悬崖小屋中被枪杀,现场门自内锁住为密室。
谜面是悬崖山庄密室,但解答完全不负责任。
主人公A生长在戏剧家庭,祖父B和父亲C都是长良神社的“能剧”名角,出演《长柄桥》。A有两个哥哥,还有一个与自己同岁的私生子弟弟D。十四年前A与D六岁,二人与小孩E同为剧中小孩角色替补。F是A的叔父。A记得自己小时候曾经体验空中飘浮,看到山门的仁王像移动。E在注连绳和纸垂包围的密闭空间中消失。
厨娘G有一个六岁女儿H。印好的节目表因为当地领主来不了而需要临时重印。当年神社某日来了一位带小孩的文盲女子,其小孩后来烟一样失踪。男子I来到神社毛遂自荐,想要在剧中扮演角色。剧中讲述古代建桥时生祭小孩(名为“人柱”)的故事。A写过一部名为《逆神》的轮回转世的故事,借给叔父F阅读,但A自己后来忘记。
《逆神》:主人公看到一名女子消失在树丛中,追出来问过路男子有没有看见一名穿灰衣服的女子,路人说没看见。主人公看到墓碑上写着“如幻童子”,并在仓库发现十六世纪制作的面具,相貌和女子相同。报纸记载1914年一艘船上搭载了受伤士兵和德国俘虏,俘虏后来与一名十五岁少女殉情身亡。主人公认为自己是俘虏转世。
H被敌机击中,其母亲G让A不要告诉别人H被击中的事情。十四年前F看父亲B在台上的表演“母亲”角色,觉得表演者并不是B。《长柄桥》和《隅田川》都是根据《梅若丸传说》改编的能剧,讲一个叫做梅若丸的小孩被人贩绑架,虽然人贩后来改过自新信了佛,梅若丸的母亲仍无法原谅人贩,最终将其杀害。在十四年前的表演过程中台上篝火熄灭,B从通向后台的桥上栽下。
能剧《隅田川》的表演途中拉响警报,观众躲进防空壕,稍后恢复表演。G死在防空壕中,死因为中毒,手里拿着一张纸,上面有红色污渍。有人目睹一个剧中“母亲”装扮的人走进防空壕交给G一张纸,G看了之后便把小孩H交给那人。H失踪。A在舞台展示室看到一名女子走到外面消失,期间A的视线只离开女子十秒钟。
A遇到F的妹妹J。J与A家没有血缘关系,曾拒绝A的两个哥哥的追求。十四年前B出演《长柄桥》中母亲角色,在众人注视之下从桥上栽倒身亡。B的尸体上发现多处刀刺痕迹,面具和脸均被划烂。I亦在桥下身亡,身上戏服脱下,右臂上卷了一根水管,死因是绞杀。后台右侧镜子屋的镜子上用红墨写着1/2+1/2+1/2=1的奇怪字样。左侧烘焙室用来烘烤演出时使用的大鼓鼓皮,房间巨热无比。J在骚动后五分钟进入后台,却没有看到镜子上的字。D看到后台的B穿灰色衣服,而F看到B出来穿着红色衣服,因此B可能有人替换。案发之后楼门两侧的阿吽像左右颠倒,本来右边的阿像举右手,左边的吽像举左手,交换后变成左边的阿像举右手,右边的吽像举左手。
烘烤大鼓的人回忆十四年前案发当天自己迟到,但别人提前烘鼓。D说自己代替B出场表演母亲角色,A留在后台升降幕布,但默忌三郎说D撒谎。
Opera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与前两作相同,仍然有大量不可能犯罪,主打的舞台监视密室在结尾出现两次逆转,为系列画上完美的句号。
婆婆撞鬼事件:某鬼屋有个老婆婆独住,后来死了,有人在屋里看到鬼。
停车场后门卡石子事件:公寓楼后门在每周垃圾收集日的周一、周三、周五早上7:40左右总有小石子夹住后门。
狗狗被虐事件:某寡妇在邻居地盘养了一条狗,不按时喂食,邻居只好帮忙喂食。
铃木家母亲被杀事件:匠仔的母亲美也子夫人本来与匠仔父亲签署协议不再出现,但美也子后来嫁给匠仔邻居铃木。铃木家母亲被杀。
诱拐送玩偶事件:连续四名小孩遭到绑架,她们的名字都叫Keiko,最终都平安回家,还都得到了犯人的玩偶礼物。
教授手提包送酒事件:某酒吧连续发生客人提包失窃事件,但之后都连酒一起返还。
匠仔重遇母亲事件:匠仔的母亲有性依存症,性侵了匠仔的双胞胎哥哥,哥哥因此自杀身亡。
算上主线一共七个小故事,节奏拖沓,主线虽然重口但整体无力。
某学校学生一起去小鹿村分校拍电影。女生A与男生B不慎坠入洞穴,与其余同学失联。山体滑坡引发泥石流,大量泥沙涌入教室,主人公中村あき和其余同学被封在废弃学校内部。A和B被大量村民包围,二人发现这是一个地图上没有标记的村落,平时不许外人进入。村民崇拜一个名为“ミカエリ”的神,A和B想见神,村民说神有特殊能力,外人看不见、听不见。
中村和C听到女生惨叫,赶到教室看到D和E双双倒在教室地下,脖子上有绞杀痕迹,现场没有找到凶器。D的脖子上有抓挠痕迹,疑似他杀。E的手表停在3:30,昨天半夜3:30的时候C起来上厕所,吵醒中村和F,中村看到G在睡袋里睡觉的背影。
A和B能看到“ミカエリ”,并且能听到他讲话,被村民判定为朋友。C的妹妹病故,生前曾说死后变成幽灵来看C,所以C相信幽灵的存在。村子南边发生骚动,村长死在池子中央,脖子上缠了一根绳子,貌似在上游上吊后绳子拉断,尸体漂到池中。众人展开推理比赛。
“ミカエリ”失踪。F被人用刀子刺中胸口,在教室中发出惨叫。幽灵刺中C。A、B二人与众人汇合。
照例有多重推理比赛。叙述性诡计前所未见,没想到是这种设定。
某高中偶像A谜之死亡,同班同学C请主人公B调查。A生前收到女孩D的邀请同玩一款AR游戏。B玩游戏时认识了误将女孩E当成D。D当初在网上认识A,并邀请A一起参加“7号任务”。D的母亲死于交通事故,起因是在公园无视红绿灯过马路。D和A为了领“7号任务”的完成证明,约好时间一起去“银河馆”废墟。D在约定日期五天前被一灰衣男从桥上推下,失去意识,送入医院。E也曾被灰衣男袭击。
E和B来到“银河馆”废墟调查,从馆外终端以“分离方式”登录,控制图像“化身”进入馆中勘察。二人在游戏中看到名为fake的化身,因为游戏设置“银河馆”不能远程登录,所以该玩家正隐藏在现实的“银河馆”中某处。E和B进入馆中,E听到一楼一个房间有声音,与B一起破门而入,只见一灰衣男从窗户逃走。A当初在“银河馆”密室自杀身亡,房间自内上了滑锁。B从C处得到A的登录信息,里面有三次历史记录。B重放第一次记录,看到B与D的化身在樱花公园初次相逢。
A的尸体第一发现人为F和G二人。F、G当初也去“银河馆”完成任务,半路收到A发来的短信“对不起,再见。”二人来到馆中,G捡到A喜欢用的AR眼镜。一楼某房间大门锁住,二人用“分离方式”进入查看,只见A的化身飘在半空,门口柜子翻倒。F破门而入,看到A的上吊尸体,所有门窗均自内锁住。B提出有没有可能凶手藏在翻倒的柜子后面,利用时间差从门口逃走。但F进屋时G一直在门口守卫,所以可以排除这种可能性。
天文部部长H与E对战,E惨败。这款AR游戏由天才程序员I开发,“银河馆”本是I家,最近I出国,将游戏管理事务均托付给天文部。B重放A的第二次历史记录,fake再次出现,记录中A和D联手打赢怪物,解锁“7号任务”,得到一首谜题,里面有“月亮失去光辉的日子”、“9时0分41秒”一类的奇怪句子。A问D如果知道自己母亲不是死于事故,而是死于他杀,会如何作想。
B观看第三次记录回放,A与D合力解开密码答案“银河馆”。调查表明A死亡当天D曾离开过医院,不在场证明并不成立。游戏中出现新的第四次回放,即A进入“银河馆”时的回放。B在回放中看到D的化身,说明案发时D就在现场。D指控C为杀死自己母亲的凶手,还说是C亲口承认。F承认是自己将D推下天桥。
“增强现实”游戏设定下的杀人案,凶手身份设置用到一个巧妙的游戏盲点。杀人诡计和密室诡计均相当大胆,也只有在此类设定下方能成立。美中不足的是故事情节乏善可陈,且和出道作设定重叠,希望第三部能有更多新意。
序章:政治家A从楼上坠亡,最大的嫌疑人为其政敌B。
风俗娘C因为喜欢“守财奴乐队”的女主唱,所以取了和她一样的小名。男主人公D来到风俗店认识了C。故事以C、D二人视角双线叙述。
B推动法案允许将克隆人的肉做成食品贩卖,遭到人权组织反对。D在自家地下室偷偷饲养了自己的克隆人E,每日强制喂食。D白天在克隆人食品工厂上班,负责给处死的克隆人尸体清洗打包。某日工厂来了一名新员工F,来了一周便要求从“发送部”调到“育成部”,行迹十分可疑,像是商业间谍。工厂领导安排D暗中监视F。B来到风俗店接受C的服务。
B订购食用克隆人,但到货拆包后发现本该丢弃的克隆人头,而且长得和自己一模一样!包裹里还留下沾血的折叠字条“不只是血液,连脑浆一起吃如何?”警察调查A跳楼时B的行踪,C证实B当晚与自己在一起。寄送到B家的包裹在工厂由D包装,上路后货车曾被警车拦下问话。工厂领导与D上B家赔罪。F也来到B家替D打抱不平,并指责B贼喊捉贼,自己冒充警察开警车追上货车,趁问话时掉包。F还给D作伪证,说自己看到D丢掉人头。B反咬F为犯人,说F专程赶来,是为了用书包里的真人头替换蜡人头,但F书包里并没有真人头。
D在监视录像中看到有人在焚烧中心摸人头,赶去抓人,反被犯人用铁棒打倒,犯人逃走。D闻到犯人身上有柑橘气味。G捡到D遗失的手表并还给D。D和C做爱。C跟D开玩笑说要D送自己手表,D真的要送,C却不让D摘下自己手表,说手表对自己很重要。C骗D吃了人肉,D狂吐不止。有人说在街上看到和D长得一样的人,D大惊,回家看到克隆人E从笼子里出来,D大怒之下烧坏E的一只眼睛。E求饶并否认自己上街。D当年用三十个培养皿培育三十个克隆人,偷拿了一个培养皿培育了自己的克隆人E。D与G对质,提出G可以将时间调快五分钟,使人头于1:55而不是2:00运到回收站,从而有时间拿走人头。
人权组织成员H在工厂外面示威,某男子委托H将手提箱中的证据交给工厂领导,H走到门口时手提箱突然发生爆炸,H当场被火柱吞噬。F开车带着D逃跑,半途被犯人袭击,犯人杀死F之后又用电锯切断克隆人的人头。D勉强逃出。一共四千多名克隆人在火灾中死亡,D作为头号嫌犯被警方通缉。警察来到C家调查D行踪,警察走后C给D打电话,D让C来自己家。D回到自家地下室,E声称自己能推出凶手,但要求D提供女人与自己做爱,D同意让E强奸C。C刚一来到D家便被打晕。E给出自己的推理。
C苏醒后反抗。E突然向D发难,D用C的身体遮挡,C被刺死。警察赶到将C逮捕。
利用克隆人设定将某古老诡计反复玩弄,多重推理颇具亮点。叙述性诡计与设定毫无关系,反倒更显意外。强烈推荐。
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的缅甸掸邦。驻扎在当地的日本警卫部队队长A半夜上厕所时被人用刀砍死,随后不久村长B也在养猪场被人砍死。嫌疑人为村民中三人C、D、E。调查表明村长B为华侨假冒,真正的村长为C。B的妻子因扭伤了脚无法行动,所以B与妻子滞留村子,B向C提出由自己扮演村长应对日本部队,C同意。D自首说自己杀死了B,为了让村子恢复原态。E带B的妻子夜间逃跑时被擒。
动机隐藏较深,但没有给出足够线索,直到结尾才交代。
序章:1986年。女孩辻圭子与哥哥辻悠二和母亲一起居住。圭子的母亲与悠二的父亲都是二婚,所以兄妹二人并无血缘关系。某晚,圭子看到悠二将某女孩的头锯下,拿到附近Hart家的墓地,投入一个石狮子口中。圭子回家后在地下发现木乃伊裸尸。
警察在圭子家中发现两具腐烂尸体,圭子呈现精神崩溃状态。经调查,两具尸体是不久前失踪的两个女中学生。草丛中发现第三名女生木野曜子的无头尸体,尸体旁摆放两根搭成“八”字形的羽毛。悠二承认杀死三人,并切下曜子的头丢入石狮子口中,说是献给“杀神”的供物。警察从石狮子口中取出一个头盖骨,口中还叼着一张曜子的照片,背面写着“SAY FACT”,但此时距离曜子的死亡时间仅过数日,人头不应该变成骨头。经检验头盖骨是B型血的女性(与曜子血型相符),死去已有三十年。圭子母亲因压力过大自杀上吊身亡。悠二关入看守所,圭子成年后当上占卜师,用摆锤准确预言了某纵火犯的行踪。
正文:摩山隆介在地震中失去住所,引发心理障碍。1997年连续发生小学生被杀案件,凶手化名“酒鬼薔薇”给报社寄信。警察逮捕了十四岁的少年犯,并将其送到医疗院诊治。摩山隆介找到心理医生御久羅百合子倾诉心理问题。摩山隆介写了一本名为『赫い月照』的超现实小说,自己在小说中化身为主人公“血飛沫零”。摩山隆介向百合子表白,百合子拒绝并鼓励摩山继续写小说。摩山得了“离人症”,觉得身体不是自己的。
小说中接连发生三起不可能犯罪:
1. 在某立体停车场三层,与血飛沫零相貌相同的“K655号”被杀,死后突然借血飛沫零的口说犯人有六指。看守说前夜只有K655号一人进入停车场,有一匹“ヘスロ”(像独角兽的无内脏生物)进入后不久便原路出来。这是密室杀人。
2. 血飛沫零看到自己六年前烧毁的幽灵轿车。血飛沫零认为狂月アキラ是杀死K655号的凶手,出手将狂月刺伤。狂月否认自己是凶手,K655号突然从车里出来并开口说话。狂月爬到车下,神奇地消失不见。
3. 亜梨沙进入密闭的箱型屋(container house)之后消失。
现实:一宫神社附近的某录像店发生杀人案件。现场卷帘门放下锁住,钥匙在屋里,窗户也自内锁住。窗户和后门均从内侧用录像带架子顶住,开窗后架子翻倒。店里地下散落许多录像带。店里的临时工滑雅義中刀倒在地下,上下半身弯折成直角,右手切断,尸体周围摆了一圈十二部恐怖片录像带。摩山隆介醒来后看到小说的第五章,里面写到血飛沫零杀死滑雅義后将尸体搬到店里,并切断右手,藏在钟楼底座,之后从四维空间离开。摩山隆介完全不记得自己写过小说的第五章,看到新闻报道后得知小说成为现实,甚为恐慌。他按照小说描写来到钟楼,真的找到了尸体的右手。摩山将此事告诉百合子,百合子不相信,二人再次来到钟楼,之前在那里的右手却消失不见。摩山恼羞成怒绑架百合子,用手铐将她铐在洗手间。
两名小学生在二宫神社附近的废弃工厂玩耍。一名小学生看到一个水箱里装满了水,过了几分钟另一名小学生再看时里面的水消失,现出一具女尸。死者脸上被刀子纵横划破五十多道伤口。摩山隆介看录像自己用刀划破女生脸并弃尸水箱,但自己毫无印象。小说中血飛沫零杀死亜梨沙并弃尸水箱,接着又杀死七骸殺樹。小说中的血飛沫零突然现身现实世界,打倒摩山后救走被监禁的百合子。
小说第八章中血飛沫零割下七骸殺樹的人头。穿越到现实世界中的血飛沫零把百合子带到森林中杀死并断头,眼睛展现出杀人者特有的黄色。摩山按照小说中第八章的指引来到森林,真的找到百合子的头。血飛沫零用小刀将摩山刺伤,受伤的摩山走到地震纪念碑下不支倒地,被一过路老人发现。老人报警后回到原地,摩山消失不见。警察在纪念碑旁捡到摩山的钱包,又在摩山家中发现监禁别人的痕迹。警方发现百合子失踪,并在森立池子找到与百合子血型相符的血迹。
有人以血飛沫零的名义给报社寄声明,宣称对一宫神社的录像店案件、二宫神社的废工厂案件、三宫神社附近的摩山血迹案件负责。出版社记者円曽十久緖在某小学旁发现装扮特异的“猫人”,跟踪后看到“猫人”为一名年轻男子。円曽拍下男子照片。
在四宫神社附近的餐馆发现男尸,死因是颈动脉被切断。死者身体呈直角,周围和第一起案件一样摆放了一圈十二部恐怖片录像带,眼睛戴了黄色的隐形眼镜,左右脚的两只鞋穿反。现场除后门以外所有门窗均自内上锁,后门用钥匙锁上,钥匙在管理人手中,而管理人有不在场证明。现场洗碗机的盖子关上,但前一天夜里盖子打开。店外出现“猫人”。
小说第九章中血飛沫零杀死少年后将尸体搬入餐馆。报社收到第九章的稿件,最后一页画了五行八列图形文字。円曽十久緖拍下的“猫人”男子名为琴野紀也,曾在四宫神社附近的餐馆打工。警察来到琴野家,琴野逃跑,警察在家中发现猫耳耳机、面具、军刀。警察按照小说记载在鸟居东侧柱子下方挖出一只切断的人手。警察查出琴野曾购买黄色的隐形眼镜。警察追击琴野,将其击伤后逮捕。
摩山家传出恶臭,邻居报警,警察在浴室天花板中发现一具干腐无头女尸,疑似百合子,指纹与百合子诊所的指纹相符。
超大篇幅作中作,超长序章,超多人物。小说中的人物穿越到现实中杀人,小说中三起不可能犯罪,现实中四起不可能犯罪,结尾还抛出叙述性诡计。诡计质量总体不高,偏重于魔术手法,情节架构也因多线穿插而稍显凌乱,但这样一部长篇最后能全体收束已属不易,看得出作者追求纯本格的努力。
男主人公A接受了B的邀请参加“冤罪计划”,故意将自己染上犯罪嫌疑,把体验记录下来集结成书。A的父亲C是著名的精神科医生,当年被某女病人诬告催眠强奸,导致身败名裂,虽然死后恢复名誉,但已无济于事。A的生母早亡,由继母带大。
B安排A做手术抽血,说是可以通过抽取造血干细胞,用X射线打乱DNA序列,再将血注回A体内,便可修改DNA。A信以为真,接受抽血。
森江春策接到电话,按照电话中线索看到一男一女在模型屋秘密约会。房间里的男子是A,女子D其实是窗户外侧45度倾角的镜子反射出的投影虚像。森江春策等人听到屋里传出惨叫,冲入现场看到地上大量血迹,却没有看到D的尸体。屋里血迹也是B事先准备的血瓶。
警察验出现场血迹为O/M型。警方收到女子E的照片,询问A与E的关系。E于四个月前被人强奸,反抗时被犯人用刺中喉咙和胸,死后尸体装在袋子里丢弃在垃圾场。犯人在E体内遗留精液,经检验为A型血。A告诉警察自己从来没有见过E,并且自己为O型血,与杀人犯血型不符。警察验血却测出A的血型为A/MN型,DNA也与E体内精液一致。A茫然无措,但B此时已不见踪迹。
法庭开庭审理此案,森江春策为A充当辩护律师。证人F承认案发前晚看到模型屋内的女子D第二天早上再次露面。医生证实A与犯人的DNA相符,森江春策指出同卵双胞胎的DNA也有可能相符。森江春策回到模型屋,看到窗下一个老绅士G微笑着拾起一个烟盒。森江春策指出照片系合成。记者证实警方关于E案件本来一直在调查另外的嫌疑人,但记者证词因为是道听途说,未能为法庭采用。森江春策注意到G是陪审团中一员。
森江春策查到A的母亲有个同卵双胞胎的姐姐。森江春策接到女子D的电话,说自己是进入模型屋的女子。二人约好时间见面,森江春策到达约会地点,却发现D被人注射药物身亡。
森江春策在法庭上总结陈辞,指出犯人的真正目的是故意制造冤罪,等法庭判决A有罪之后再抛出A无罪的证据,从而诋毁陪审制度,达成政治目的。法庭最终判决A有罪。B突然现身,告诉A“冤罪计划”大获成功。
主人公参加“冤罪计划”,没想到假戏真做,深陷犯罪漩涡,从血型到DNA都与犯人完全匹配。森江春策完成不可能的辩词,揭露案情的惊天诡计,但法庭仍判主人公有罪。犯人的真实目的其实是一盘政治大棋,“有罪”之后剧情竟然再次大逆转。充满巧思的杰作!
故事涉及两家人。一家有七十四岁的老父亲A和妻子B。AB之子C娶了妻子D,生下两个小孩姐姐E和弟弟F。另一家父亲G、母亲H系再婚,二人有一个女儿I,与邻居富豪J恋爱,但GH二人反对。
两家人在一起吃甜棍,G中毒倒地。女仆K与E案发三十分钟前收到一封信,案发后拆开,发现是关于G的杀人预告,信纸上有五个花瓣的图案。在G吃的甜棍里验出氰酸毒,盘子里还剩下三根均无毒。甜棍由厨师在厨房制作,期间EF二人带狗进入厨房,如果有外人进入则狗会叫,可是狗一直没有叫。盘子由女儿I递给G,因此I也有嫌疑。传闻C与H有不伦恋。七年前CD有一个儿子吃了野蘑菇身亡,蘑菇里查出天然氰酸毒素。死者曾与G的儿子交换篮子,所以D一直为此事责怪G。
A喝下女仆L倒的红茶后中毒倒下,当时屋里还有许多其他人。A杯子里的红茶验出氰酸。房子里的传真机于案发前14:31收到一张关于A的杀人预告传真,14:37的时候打印了一张内存清除记录,显示有人于14:37拔插传真机电源。案发上午从游戏室发过四通传真。两份传真纸的切痕与传真机里纸卷切痕相吻合,说明确实是从屋里的传真机打出。
犯人计划下毒的图纸被风吹到窗外。狗捡到画有魔方阵的图纸,突发中毒症状。纸上画了一个3×3的魔方阵,三行分别为TOB、IEU、CAN,中央方格和左下方格打叉。
犯人第三次毒杀C未遂,在醒酒器和冰桶里查出毒。C的椅子背面粘着预告杀人状。
连续三起毒杀诡计,重点不在下毒本身,而在于解释无差别杀人情形下的杀人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