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novel

Michael Lister, The Body and the Blood (2010)

犯人A从监狱逃出,侵入警探B的家中强奸了B的妻子,但因证据不足未能定罪。B长年致力于将A逮捕归案。监狱中的犯人C有可能可以作为证人指认A。主人公与B来到监狱探访C,C却在自己的单人牢房中被杀。现场地下一滩血迹,C喉咙切开,倒在地下流了许多血,之后被人搬到床上。C衣服上的名牌被撕下。

监狱看守D回忆自己按按钮放犯人E回屋,但另一名看守F指出回屋的是C而不是E,D表示同意。犯人们后来集体去教堂,D让E回屋换鞋,但不记得给E开门,所以不知道E怎么进入自己的牢房穿的鞋。C和E长得很像。监狱中流传存在一份D殴打C的录像,很有可能在E手中。E依靠一份伪造的法官令脱狱。警方找到一套看守制服,上面有C的血迹,并找到凶器。

真相
B让C作伪证,C不从,所以B杀死C。C和E交换了制服,回到C牢房的是E而不是C。E进入C的牢房,发现地下的C尸体,将尸体移到床上。E的衣服鞋子上面沾了C的血,所以E脱下制服,换上C的一件干净制服,撕下制服上的名牌,并将沾血的鞋子藏在C的床下。E去教堂时离开牢房,后来回自己穿鞋,因为事先在自己的牢房锁上动了手脚,所以不需要看守开锁便可进入。

单人牢房中的密室杀人。解答不新,真凶身份略意外,动机有足够铺垫。

 

Posted by on November 23, 2017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

折原一『双生児』(2017)

【引子】女子怀孕五个月不知道,生下小孩。

第一部分
【过去】某五十岁妇女C委托侦探D找失踪的女儿,女儿怀孕三四个月时失踪。
【A视角】女孩A遇到和自己长得一样的女子。
【B视角】女孩B是孤儿,在福利院长大,长期受到秘密人物E的资助。B与E通信,说遇到与自己长得一样的女子。
【过去】D贴寻人广告。有女子F打电话来,说看到男友的广告,并让D不要再追究此事。D问F在哪里,F说自己怀孕了,在一间小黑屋,电话随即挂断。
【A】A觉得自己与母亲长得不像,对着镜子说话。
【过去】男子G找到D,说自己是F的前男友,曾在车站跟踪F,愿意帮D一起找F。D再次接到F的电话,F说自己生孩子流血要死了。
【A】A收到匿名信,里面是侦探事务所的寻人启示,照片和自己一样。A打电话过去时险些被母亲发现,匆忙挂断。
【B】B收到匿名信,里面是侦探事务所的寻人启示,照片和自己一样。
【过去】D去车站调查,没人见过F。
【A】A终于给侦探事务所打通电话,接电话的人说自己快不行了,随即挂断。A过二十岁生日。A给父亲看寻人启事,并问起自己的身世,父亲说医院记录早不存在。
【B】B去侦探所的地点调查,一楼咖啡店的店长说有个相貌与B相似的女孩之前来过。
【过去】G去石渡医院,得知有人将养不了的小孩交给医院托管。
【B】B从咖啡店出来,看到一名二十多岁的黑衣女与一名七十多岁的面具男进入大楼。
【过去】G继续调查医院,了解到某妇产医院发生多出一名婴儿的事件,多的一人为A。
【A】A回咖啡店取回遗忘的铅笔。店长告诉A有个相貌相同的女孩来打听A,A告诉店长自己的名字。
【B】B从咖啡店长了解到A的名字。
【过去】G跟踪委托人C,发现C家门口的姓不是F的姓。
【A】A的父母收到秘密人物E的基金援助。

第二部分
【A】A去咖啡馆二楼的侦探所,看到侦探死在里面,仓皇而逃。
【B】B去咖啡馆二楼的侦探所,看到侦探死在里面。
【我】“我”有二重人格,捡起一块红色手帕。
【A】A在浴室镜子看见第二个自己B。B生下来就被抛弃,被福利院收养。B提出与A交换生活。A收到B的信,约好时间交换。
【她】“她”按照A给自己的地图来到A家。
【我】二重人格。
【A】A进入福利院,读到B与E的书信。
【她】问父亲自己的母亲到底是谁。
【A的母亲】觉得A有些异常。
【福利院“向日葵园”的园长】觉得B有些异常。E五十多岁第一次援助,如今已过去二十年,所以E应有七十多岁。
【A】回家。母亲告诉A被遗弃的身世。A在枕头下发现“A家的地图”,可是上面标记的“A家”却是某车站方位。
【G】看到像F的女子,尾随其后。
【她】进入A家,看到A的父亲躺在床上,背对房门。突然铃声响起,“她”慌忙逃上二楼。
【A】按照地图来到假冒“A家”,爬上副屋二楼。
【她】在二楼看到一女子,问是不是A的母亲。老妪请“她”带自己离开。“她”被迷晕。
【A】在二楼看到一女子,请求A带自己离开。A被迷晕。
【G】跟踪F来到副屋,爬上二楼。
【我】二重人格,等人来。
【G】见到老妪,问是不是F,并想带她离开。二人发生争吵,G摔倒失去意识。
【我】醒来发现自己在A的房间,母亲说“我”夜里一点钟睡在外面玄关地下。“我”不记得发生了什么。
【我】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在“向日葵园”,园长说“我”前一天夜里睡在玄关地下。“我”告诉园长自己不是B,而是B的孪生姐妹。园长说自己早有觉察,并让“我”回家看母亲。

第三部分
一女子从轮椅上下来。G苏醒后发现自己在一间古老医院,老女护士H告诉G自己的儿子I监禁了一名女子,并指责G闯入自己家中。轮椅女去C家与母亲会面。G坐车回侦探所,司机I说自己是绑架犯,曾把一女子关在医院副屋,并将女子生下的小孩遗弃。H说被绑架的女子后来控制了自己的儿子I,让I成为了自己的专属司机。

叙述性诡计
一共发生两起绑架案。在过去的第一起绑架案中,I绑架了F,并遗弃了F的小孩。F后来控制了I,让I成为自己的专属司机,并回到母亲C家绑架了C,自己成为C家的主人。秘密援助A、B二人的E=C。F当年生下三胞胎,分别是A、B、没有名字的X。二重人格的“我”=X。

不知道作者是不是快封笔了,搞出这样一本叙述性诡计填鸭。本作采用的技巧包括:多视角叙事、过去现在交错、双胞胎、身份互换、二重人格、作中作。故事能讲清楚不容易,实在有点乱。

 

Posted by on November 22, 2017 in novel

Leave a comment

法月纶太郎《怪盗格里芬》(2006)

某委托人A找到怪盗格里芬,说大都会博物馆里悬挂的梵高自画像是赝品,让格里芬偷出来用真品交换。格里芬谎称国务院成员,以接待俄罗斯客人为名订了三十张披萨,趁机将画偷出。其实格里芬识破A给自己的画是赝品,什么都没做,将A的原画直接退了回去,但出乎意料的是A给格里芬的画竟然是真迹。A由此栽赃格里芬盗窃名画,格里芬反抗时中弹负伤。A替格里芬输血救下一命。

A胁迫格里芬去波克诺共和国的首都阿隆索,从最高指挥官B的家中偷出一个人偶,因为里面藏有秘密芯片。格里芬与美女特工C扮演蜜月夫妻前往阿隆索,途中遇到假冒教授D。A与C采访B。B当年与革命盟友现任议长E结下“花生之誓”,交换了一对吉祥物人偶,传说任何对人偶的伤害都会施加到本人身上。采访一半时突然有人从窗外狙击,现场大乱。格里芬将嫌疑转嫁到冒牌教授D身上,并趁机潜入保管库取到人偶。上校F出现阻止格里芬,并射出两枚毒针,其中一枚扎到人偶,一枚扎到C。B将军心脏病发死亡。

格里芬将人偶交给A,但A却说芯片在E的人偶中,并要求格里芬去偷E的人偶。格里芬识破芯片本不存在,A要的是人偶本身。格里芬发出盗窃预告。格里芬进入总统府,并宣布自己已经成功盗出保险柜里的的人偶。E不信,打开保险柜查看,发现人偶尚在。格里芬说自己手中的人偶才是真的人偶,他用假人偶交换了保险箱里的人偶。E打开人偶肚子取出里面的纸片,相信了格里芬的话。

真相
格里芬并没有偷出保险柜里的人偶,B和E交换人偶之时,二人各自暗中将人偶调换一次,但E以为只有自己调换一次,所以看到纸条后相信格里芬交换了人偶。B不是死于诅咒,而是死于心脏病。格里芬将从B处偷出的人偶用赝品调换,并将真品解除诅咒,破坏了A的计划。格里芬用体内A的血立下人偶诅咒,使得A不敢开枪。

法月是真心喜欢身份诡计,连冒险小说也不例外。

 

Posted by on November 22, 2017 in novel

Leave a comment

Mur Lafferty, Six Wakes (2017)

密闭宇宙飞船里的六名乘客全体死亡,无人生还。女主角A临死前按下了复活按钮,六人得以克隆人的形式重生。重生的六人检查尸体,发现各人死状如下:检修员 A死于后背中刀,飞行员B死于上吊,C被菜刀砍中脖子,安保D被刺数刀,工程师E死于中毒。船长F身负重伤昏迷不醒,克隆的F按照“不能同时有两个克隆人”的法律将之前的F杀死。B发现飞船电脑里插入一个存储盘,上面记录了自己上吊自杀的录像。电脑的人工智能IAN(Intellectual Artificial Network)遭受黑客攻击,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自我修复。

接下来各章分别叙述各人的克隆前世。A的前世是旷世黑客,具有修改人脑记忆地图的能力。A被劫持到月球上,受迫进行了一系列的记忆修改,任务完成后被打死。B与D发生冲突,D将B打伤。IAN质问A为什么接触了自己的限制代码,而没有通知船长E。A曾经修改自己的记忆。

全员死亡真相
E认为A与历史上的“克隆人暴动”事件有关,带着复仇使命登上飞船,但因脑损伤不记得自己的使命。F让大家交代自己的前世的犯罪事实,激发E恢复记忆。E打昏F和B,B苏醒后害怕自己失控,从而选择自杀。E扎伤A,但A注射毒药将E毒死。C、D也为E所杀。
设定梗
人工智能IAN其实不是电脑(!),而是另一人G,由A将G的记忆地图存入电脑里。结尾A用食物打印机重新打印出G的身体,使G复活。

开头谜面很吸引人,但之后节奏变缓。作者想出一个绝妙的设定梗,但可惜没能充分加以利用,真相揭露过于草率,十分可惜。

 

Posted by on November 16, 2017 in novel

Leave a comment

深木章子『消人屋敷の殺人』(2017)

“日影庄”坐落在悬崖边上,历史上曾发生16人在宅内集体失踪的离奇案件。

女子A的哥哥B消失。A查到B租房时填的契约保证人为男子C,而C也有一个哥哥D。A读到“流星出版社”畅销作家E写的小说,发现和哥哥B电脑里的小说情节一样。E是两名覆面作家F、G的共用笔名,D怀疑两人盗作,而“流星出版社”最近有一名编辑失踪。A和D均收到E的邀请函去“日影庄”做客,二人一同赴约。

“日影庄”如今的主人是“流星出版社”的主编H。女编辑I也收到邀请函,为了调查同事女编辑失踪的案件,也赴约来到“日影庄”。故事以I的第一人称叙述。I来到“日影庄”,分别见到H的情人女编辑J、女仆K、主人H。

故事切换到A、D视点。二人来到“日影庄”之后见到覆面作家F,但G因为精神受到刺激没有出来见客。I抵达“日影庄”,稍后与A、D见面并互相认识。山顶发生泥石流事故,女仆K在楼道中貌似被人追赶,一眨眼间离奇消失。有人踩梯剪断了房屋的电话线,与外界通讯中断。第一人称I在厨房被人从后面打晕。

A、D对案件展开调查,并在一个洞里发现白骨。A做了一个噩梦,醒来发现D和I消失。A在房间里发现秘密通道,并在地下储藏间发现了三具尸体。最后“日影庄”只剩下两人——编辑J和主编H……

叙述性诡计
故事其实是两条时间线双线叙述,一条线是现在“九月”,另一条线是三个月前的“六月”,两个时间点均发生泥石流事故。

三个月前:B=F、C=G合作在“日影庄”写小说,E是他们两人的共用笔名。“日影庄”发生泥石流事故,女仆在事故中开车坠崖身亡。H因为两名作家羽翼渐丰难以掌控,所以杀死B=F、C=G、女编辑I,将尸体隐藏在地下储藏间。I就是失踪的女编辑。

现在:来到“日影庄”的女编辑是I的后任L(叙述性诡计:L将写有I名字的请柬放入包中,误导读者以为L=I,但其实是不同的人)。A、D见到的F和G其实由H、J扮演。女仆K是新招的,与三个月前在事故中丧生的女仆不是同一人,在楼道中消失是因为秘道。

邀请函是D以E的名义发出,D瞒着A与L事先串通好,目的是为了能与A一起探查B、C消失的真相。

故事开头渲染气氛,悬崖山庄发生16人集体消失的案件。切回到现代再次发生失踪事件,自然以为重点在孤立系密室杀人。看到最后一章,竟然推出排山倒海的叙述性诡计,这个误导我给满分。推荐。

 

Posted by on November 15, 2017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

加藤元浩『捕まえたもん勝ち! 2 量子人間からの手紙』(2017)

原海军队员A在美国波士顿的州立公园被枪杀。A的口袋中发现一份凶手留下的声明,说一共要杀死七个人,署名“量子人间”。A死前没有来得及开枪自卫,说明凶手了解A。犯人发出犯罪预告,说自己能用几率波穿墙进入密室杀人。犯人的杀人动机是为了替女子B报仇,B生前贩毒,七个人是吸毒朋友。在A死前七人中有两人C、D已死,当时C、D二人进入一间密闭仓库,A在门口监视,听见里面枪响,进去发现C被打死,认为是D开枪杀死C,于是开枪打死D,但其实C是被“量子人间”打死。B的前夫四年前失踪,疑为“量子人间”。

E、F二人在旅馆被人用电击枪电晕后注射毒药身亡。旅馆房间门口的监控录像表明案发期间无人经过。犯人给旅馆寄信,说还差两人便完成复仇大计。

警察重点保护七人中最后的两人G、H。G周围围了九名警官。G仿佛看见什么,突然伸手指向一个方向,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众人转头看时突然发出爆裂音,只见G捂着胸口倒下。G身上穿的防弹衣完好无损,胸膛却被子弹打中。最后一人H将自己反锁在密室中自杀,留下遗书说自己就是“量子人间”。

仓库密室诡计
C装死。
旅馆密室诡计
犯人C变身为警察,在监视录像上做手脚,把南侧的录像改映为北侧的镜像对称录像。
防弹衣密室诡计
G脸现惊讶是因为认出犯人C变身的警察。C向G指的方向扔了火药玩具,同时向G开枪。C事先在G穿的防弹衣上做了手脚,胸部没有内衬防护。G中弹后C趁乱交换防弹衣。
自杀密室诡计
H怕死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但误以为C也被追杀所以将C放进屋。C本人负责安全系统。

连续四起密室杀人解法各异。第三起谜面最华丽:被害人身旁围了九名警察,仍被不知何处射来的子弹击中胸口,而身上的防弹衣竟然完好无损。行文流露出漫画风格,轻松快乐。

 

Posted by on November 6, 2017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

円居挽『逆転裁判 時間旅行者の逆転』(2017)

故事分两部分叙述,上部为2001年,下部为2016年。

【2001年】女子A给教授B当助手,B说自己从2016年乘坐时间机器穿越而来。B接到神秘男子C电话要求会面,二人会面时发生激烈争吵,C持刀欲攻击B,A过去劝架,撞在墙上晕倒。A醒来发现自己和B的尸体一起反锁在房间里。B左胁中刀而亡,不知为何临死前没有求救。警方接到匿名电话后赶到现场。

死去的B其实是研究员C冒名。凶器刀把上验出A的五个指纹,但握法是倒握。真正的B与未婚妻D订婚,现场的刀和粘土上均验出B的指纹,因此B也有嫌疑。B提出自己有不在场证明,案发时B正在参加某派对,分别在七点、八点、九点和检察官的女儿E拍了三张照片,照片上有E的手表指针指示时间。E的手表浑然一体,无法人为调整时间。律师发现第二张照片中E的衣服上染上绿色污渍,第三张却没有污渍,并由此揭露E的诡计。

时间诡计
B与E拍完第一张7:00的照片之后,将E的手表背面贴上重物,使表盘发生转动,变成9:10(同为150度),拍下假冒的第三张照片。B行凶后于9:05赶回派对,拍下假冒的第二张照片冒充8:00。

检察官提出新证物安眠药瓶,瓶内外侧均检测出A的指纹。法院休庭。A从单人牢房中消失。瓶子的指纹里检测出一种化学成分,与A在案发后得到的护肤品的化学成分相同,证明检察官故意设套让A在开庭后接触瓶子。

【2016年】A从仓库醒来发现自己穿越到2016。B的妻子D四年前去世。十五年前B告诉A,有人预定在2016年谋害自己。警察凌晨五点接到匿名电话,在第一实验室发现F的尸体,与晕倒的A一起反锁在密室中,警察将门闩撞断才得以进入室内。B失踪,时间机器的记录媒质亦不知去向。A说B十五年前将自己封入冷冻胶囊,A苏醒后F按照B的指示将冷冻胶囊从仓库搬到实验室,导致实验室温度下降,A右脚冻伤。

密室诡计
现场照片里门闩断口结霜,说明门闩是事先折断安放在现场。凶手在门上浇水,室内温度下降后结冰将门冻住。

验尸表明死者不是F而是B。原来真正的B以F的名义加入研究所,而A认识的B其实是十五年前死去的C假冒!C在法庭现身,说自己从十五年前穿越而来。

穿越真相
法庭上的C其实是C的外甥G,G按照C的指示等到2016年时间机器的计算邻近完成,盗走时间机器,并将冷藏的A放出。C在法庭上乘坐时间机器回到过去,见到小时候的C,告诉C说将来他长大以后会发明时间机器,C将穿越来的G当成是长大的自己。C在2001年的密室中左胁中刀却没有呼救,是因为确信自己不会死,长大以后会乘坐时间机器回到过去。

时间跨度十五年的两起密室,都是女主角与被害人反锁在实验室中被警察发现,都有身份混淆梗,具有一定的对称性。逻辑推演中夹杂人体冷冻、时间机器的科幻情节,放到逆转裁判的背景中略感违和。做成游戏可能比小说效果更好。

 

Posted by on November 5, 2017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

今村昌弘『屍人荘の殺人』(2017)

一帮学生去“紫湛庄”合住,去年的类似活动中某女生自杀。有人在桌上留下纸条,上面写着“今年的牺牲者是谁?”

大家一起烧烤,A放在一旁的手表不见。大家搞练胆比赛,却在山道上遇到浑身是血的僵尸,身体不怕枪刺,只有从脑袋刺穿才能将其杀死。被僵尸咬了的人自己也会变成僵尸。B不幸被咬,数人失踪。大家躲进二楼三楼的房间,设置障碍防止僵尸进入,并限制电梯运行。“紫湛庄”变成“尸人庄”。

C在房间中被僵尸咬死,脸咬得亲妈都不认识。门口走廊塞入一张纸,上面写“谢谢款待”,屋里墙角也发现一张纸,上面写“开动了”。楼层各道门均没有侵入痕迹,房间阳台也没有攀爬痕迹,因此这是一起二重密室,僵尸如何进入楼层,又如何进入C上锁的房间?

二楼的紧急门被僵尸攻破。D死在电梯中,尸体从电梯伸出到走廊里,身体被僵尸咬得惨不忍睹,电梯里一片血海,身旁掉落纸条,写着后面还要吃一个人。D身上有捆绑痕迹。侦探E和女生F前一天晚上都感受到强烈的困意,怀疑有人在咖啡中下了安眠药。E于凌晨4:25被电话吵醒,电话里传来呜呜啊啊的声音,稍后听到僵尸撞门的声音。F也于之后不久听到电话,但F没接,让电话响了一分钟。前夜锁上的东区的门被人打开,而前夜打开的南区的门被人关闭。D在屋里房门门把下方贴了纸巾盒,防止有人从外面用铁丝开锁。电梯门内侧没有血迹,说明杀人的时候电梯门打开,可是二楼三楼的电梯门口绒毯上都没有血迹,说明D是在一楼被杀。E逐一试验各个房间的电话重播,发现夜间电话是从某空屋打出。大家刺死攻入大门的僵尸,是之间失踪的G。有两人听到D房间里收录机的音乐短暂中断,但很快恢复。E推测犯人可能偷换了D的房卡。

H在自己房间死去,现场为密室。

第一起密室真相
C的恋人I被僵尸咬中,C偷偷将I带入自己房间治疗,但I终于病发将C咬死。I的包里有鞋子说明I回来过。犯人在对面阳台上看到I咬死C的一幕。僵尸I看到对面阳台上的犯人,因为智力低下所以从阳台走到半空跌落。犯人在门口放纸条,又在大家进屋之后趁乱在墙角留下纸条,是为让人以为有人从外面进屋杀死了C。
第二起密室真相
犯人给D下药,用绳子将D绑住搬入电梯,将电梯降至一层让楼下的僵尸把D咬死。三楼客厅铜像底部沾血,说明犯人曾将铜像搬入电梯,目的是为了给电梯增加重量,使僵尸无法坐电梯上楼。犯人发现僵尸进攻紧急门,打电话叫醒E和F。犯人打开南侧门是故布疑阵。犯人在晚饭前和D交换门卡,所以能够进入密室。证人听到音乐中断,是犯人进入D屋后为了为了换回自己门卡所以拔出墙上的门卡,导致房间短暂断电。犯人是在那一刹那没有不在场证明的人。犯人在杀人前无法使用自己的门卡。由以上几个条件,采用排除法可推知犯人。A在回忆电话铃声时说“4:30之前一点”(伏线),而不是精确到分钟的时间,是因为A看了自己的指针手表。A偷偷潜入二楼G的房间取回自己被盗的手表,期间正好撞见犯人进入旁边的空屋给E和F打电话。A和犯人达成默契互不告发。犯人的杀人动机是给一年前自杀的女生报仇。该女生怀了B的孩子,一尸两命,所以犯人先让僵尸将B咬死,自己再将变成僵尸的B杀死,同样完成“一尸两命”。
第三起密室真相
犯人用僵尸血给I的眼药水下毒。

虽然采用了僵尸设定,但内核是正统的本格推理,并没有出现惊人的设定盲点。三起密室解法各异,重点不在诡计,亦不如小林泰三同题材僵尸密室脑洞奇特。排除法推凶手用到各种小线索,彰显扎实的基本功,但有些线索隐瞒到推理部分才交代,公平性打了折扣。另外节奏上也有些问题,三百页的书共三名死者,到两百页才出现第二个死者。作为出道作可以推荐。

 

Posted by on October 21, 2017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

Kim Ekemar, The Patricide: A locked-room mystery (2016)

一人在火灾中死亡,现场房门用钥匙自内锁住。

诡计
凶手把绳子一头系在钥匙上,另一头系在时钟的分针上,分针拉动绳子将房门锁上。
 

Posted by on October 16, 2017 in impossible crime, locked room, novel

Leave a comment

歌野晶午『ディレクターズ・カット』(2017)

故事双线叙述。某电视台导演A为了炒人气雇人拍摄一些人为设计的犯罪活动,雇的人当中包括男子B和其女朋友C。B在停车场被人袭击。

男子D在美容店工作,因其父早亡,所以与母亲E同住。D用剪刀连续行刺路人。D有一个Twitter账户,但是没有跟进者(follwer)。D在停车场袭击某男子。

B怀疑A雇人袭击自己拍电视节目,但A否认。B捡到D掉落的名片。A和B调查D,从美容店了解到D因为经常无故不来已被解职。D在Twitter上发布新留言。A和B去D家,发现D的母亲E和母亲的爱人F的尸体,D失踪不见。

因为电视台曝光D的事情,D的Twitter账户一下多了五万跟进者,D留下表达震惊的消息。A因为违反规定追查凶犯,遭处分降薪。有人在公园捡到F的钱包,上面有D的指纹。A、B、C三人合谋冒充D放火烧了美容店,又化名“夜的彷徨者”上传视频到Youtube。网上就“夜的彷徨者”到底是不是D展开激烈争论。随后Youtube上又上传一段放火录像,署名“不是D”,原来是C在放火时偷拍了第二份录像上传。美容师G被杀。

C调查G被害案。C被绑架,犯人给B发消息让B一人前来。

逆转
B在停车场打死D,为了掩盖杀人事实,用D的手机继续发Twitter,并且杀死了E、F、G等人,留下D的指纹。
再逆转
B向A讲述自己犯罪经过,但其实听B讲话的人不是A而是另一人H,A从高处掉下将B砸伤。A录下B讲话过程,重新编辑后发布。本来B先袭击H,再进行犯罪陈述,编辑后变成B先进行犯罪陈述,堆积悬念之后再袭击H。

悬疑而非推理,核心在最后的逆转,比较适合拍成影视剧。

 

Posted by on October 8, 2017 in novel

Leave a comment